文章稱,當今很多西方評論人士認為,導彈技術的發展將使得中國更加富有攻擊性。中國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方面取得的進步將使其與美國和鄰國爆發衝突時優先選擇使用導彈。未來戰爭中,解放軍很有可能會使用“彈海”戰術實施飽和打擊。但克裡夫指出,導彈技術的發展並不一定意味著解放軍的思維方式正變得更具進攻性。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解放軍的軍事原則是防禦性的“人民戰爭”,到了八十年代,其指導思想變為“打贏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九十年代又轉變為“打贏高技術條件的局部戰爭”。長期以來,解放軍都堅持不主動挑起戰爭,但強調一旦戰事開始應盡早發動攻擊。隨著中國軍事實力不斷提高,中國軍隊領導人將有更多的自信去開展進攻性行動。但這是整體實力提升帶來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導彈技術提高所導致的。
文章指出,在導彈的使用方面,“中國人似乎已經制定出詳細計劃,對什麼時候動用導彈打擊敵人進行了明確規定。”克裡夫表示,由於這類指導性文件屬於軍事機密,美軍目前對中國如何開展導彈戰還無從而知。但從一些軍事文獻來看,解放軍的戰術顯得“合情合理”。不過,在真正爆發衝突時,導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指揮官的個人意志。
目前,部分西方學者和評論家認為,中國在研發導彈過程中大量借鑒了俄羅斯的技術,山寨多,創新少。對此,克裡夫認為,很難判斷外國科技到底對中國巡航導彈的研發起了多大幫助。長期以來,大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一直是中國的一大技術瓶頸,但足夠大部分導彈使用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不是問題。借助現有發動機,“東海”-10導彈目前的射程可達1500~2000公里,性能表現“已經不錯”。至於關鍵的制導技術,由於GPS和其他導航衛星群的出現,制導技術已經被大大簡化。以往,巡航導彈往往通過地形匹配雷達來進行導航,這一技術難關曾一度難倒不少國家。如今,要想獲得高精度,只需“給導彈安個好的GPS接收器”便可。對於美國來說,不幸的是,“東海”-10導彈很有可能“已經配備了數字地形匹配系統”。 克裡夫稱,中國有許許多多聰明的工程師,能夠獲得先進的商業技術並將其轉為軍用,有足夠的資源進行本土研發,完全可以自主研發導彈。儘管依靠別國現有技術會更快也更省錢,但“如果俄國人沒有什麼新東西可教或者不願意轉讓技術,那麼中國肯定還會堅定地繼續發展巡航導彈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