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近距接觸印最先進護衛艦 舒適性不及中國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8 11:34:48  


 
  按照參觀路線,《環球時報》記者從前甲板進入“什瓦利克”號內部。通道沿著左舷通向艦艉直升機甲板,兩側墻上貼著各種注意安全的宣傳畫頗有意思。其中一幅介紹飛行甲板安全的宣傳畫以美F/A-18戰鬥機為背景:“要770萬美元才能讓它飛起來,但吸入28美分的垃圾就可讓它停飛。工作做完後,注意揀起地上所有碎片。”另一幅展示“什瓦利克”號反潛性能的宣傳畫則出人意料地用俄羅斯“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作為假想敵。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艦上眾多系統都採用雙份配備:艦空導彈是中程“無風”導彈和艦體後部以色列“巴拉克”近程導彈的搭配,反艦導彈是“俱樂部”和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動力系統是美國LM2500燃氣輪機和法國制柴油機的“柴燃交替聯合動力”(CODOG)組合,搭載的兩架反潛直升機也可以選擇印度國產的“北極星”或法國的“雲雀”。據稱,印度海軍在設計思路上受俄羅斯影響很深,偏重火力和冗餘設計,雙重配備方式讓“什瓦利克”號更適應不同海況和作戰環境,戰時生存力也更強。

  但這種做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少。在6000噸級的戰艦上擠進如此眾多的武器和設備,艦上生活的舒適性自然大打折扣。沿著“什瓦利克”號艙內狹窄的通道行進,這種感覺尤其明顯:很多地方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如蜘蛛網一樣密布的粗細電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暴露在艙壁上,不同甲板之間只能通過簡陋的梯子上下……與《環球時報》記者見過的中國新型護衛艦相比,“什瓦利克”號艙內顯得狹窄昏暗,讓人感到有些壓抑,很多設計明顯缺乏人體工程學的考慮。美國海軍的經驗證明,對於需要連續出海幾十天甚至幾個月的藍水海軍而言,舒適的艦上生活是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可以說在這方面,中國新型護衛艦做得比印度更好。不過至少對於這次遠航,“什瓦利克”號護衛艦上的印軍官兵保持著良好狀態,艙門上貼著的各種設備檢查報告寫得一絲不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