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這個問題,112廠設計科的蘇聯顧問說,這個問題好解決,無非是加強結構。於是便在強度薄弱的部位加了一塊鋁板,靜力試驗就合格了。後來從蘇聯的靜力試驗圖片上發現,米格-19是在掛彈的狀態下做全機靜力試驗的,機身下面有一個加強梁掛架,用於掛彈。我們則是在沒掛彈的狀態下做的試驗,掛梁位置就空在那裡。如果加上掛架和配重一起試驗,問題就不會發生。
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抖動。米格-19在做操縱系統試驗時發現,操縱杆一操縱到某個位置時,飛機就開始抖動。因為米格-19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使用液壓伺服系統——無回力助力器的飛機。當時對於系統的極限環振蕩的機理和排除措施尚未掌握。當時蘇聯在這方面的技術也不成熟,即使完全按照蘇聯的資料辦,也經常在地面檢查操縱系統時發現平尾劇烈抖動,造成大批飛機不能驗收出廠。不過試飛車間的工人有辦法,在操縱到該位置時稍加一點力,飛機就不抖了,要抖也是操作員的腿抖,可飛行員沒那麼熟練,控制不了抖動。後來又讓能熟練操作的工人上飛機,和試飛員一起試驗,飛機果然不抖了。當時分析,可能是飛機在裝配時間隙配合得不好,所以容易抖動,而這個問題就擱置起來了。
其實後來時任航空工業局副局長的徐昌裕陪同劉亞樓赴蘇聯談判時,參觀過高爾基市的米格-19生產廠。當時徐昌裕問該廠總工程師:“你們生產的米格-19抖不抖?”蘇聯總工程師回答說:“抖。”徐昌裕再問:“你們是怎麼解決的?”蘇聯總工程師指了指正在批生產的米格-21說:“現在都解決了,沒問題了,米格-19已經停產了。”由此看來,米格-19的原設計就有問題。後來經過研究試驗發現,米格-19液壓系統所用助力器的功率太小,導致了飛機出現抖動。經加大助力器的功率之後,飛機的抖動問題就解決了。
然而出現了這個問題後,空軍要求直接從蘇聯繼續引進晝間型的米格-19С,而東風102在生產了33架後就停止生產了。(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