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在關島部署的“薩德”系統。 |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近期,拜登政府加緊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和外交布局。除增加對“太平洋威懾計劃”撥款,在西太平洋第一和第二島鏈增設導彈包圍圈外,美還進一步拉攏日韓印澳等國,試圖打造“共同戰線”和“四國機制”,甚至所謂的“亞洲版小北約”。
增強軍力部署
據美國媒體報道,3月1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向國會遞交預算報告,要求大幅增加“太平洋威懾計劃”撥款,擬從2021財年的22億美元增加至2022財年的46億美元,並計劃未來5年投入273億美元。這份預算報告的遞交,標誌著這一構想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從“太平洋威懾計劃”整體來看,印太司令部主要欲加強以下軍事能力。
第一,防禦能力。美軍計劃在2026年前,在關島建設一套“岸上宙斯盾”系統。購買並部署更多先進導彈防禦系統,在第一和第二島鏈編織反導網。
第二,監測能力。在太平洋關鍵位置建立雷達站,部署更多雷達監測設施,比如在太平洋島國帕勞基地部署戰術多功能雷達。
第三,打擊能力。在第一島鏈,尤其是關鍵節點,加強精確打擊能力。比如印太司令部提到加強射程在500公里以上精確打擊武器的部署。
第四,強化後勤補給和盟友體系。比如在印太地區修建新軍事基地,增加通信衛星。與此同時,加強後勤和保障能力,提前部署裝備、彈藥、燃料等物資,開展聯合演習和訓練;改善盟友和夥伴的防禦安全合作。
總的來說,美國將把資源集中於關鍵軍事能力缺口上,包括對陸基遠程打擊、戰區導彈防禦、遠征機場和港口基礎設施以及燃料和彈藥儲備的投資,以實現作戰平台現代化,提升美在印太地區的威懾能力。此外,五角大樓宣布,拜登政府選擇現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擔任印太司令部下一任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