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11號(DF-11/M-11)近程地地戰術導彈。 |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最新一期加拿大軍事雜誌《漢和防務評論》指出,解放軍正強化第二炮兵的威懾力,包括增強二炮的機動性。二炮已經解決了戰役機動中的資訊疏通、指揮、控制等問題。二炮訓練立足於保存自己,實施有效的核反擊。”
《漢和防務評論》報道說,東風-15等三個代號代表的是“東風”系列導彈。在近期的演習過程中,二炮無論是東風-
15、東風-3還是東風-21部隊都高度重視戰役機動。
據稱,這表示解放軍在明知第二核反擊力量相對弱小的情況下,正致力解決“藏”的問題。
《漢和》指出,由Google Earth拍攝的衛星圖片可以發現,西方情報機關過去認定的若干二炮固定發射陣地目前似乎已經廢棄。
報道說,“整個二炮已經解決了戰役機動中的資訊疏通、指揮、控制等問題。最基本的訓練方法還是立足於通過頻繁的機動訓練提高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的展開、發射速度,進而立足於保存自己,實施有效的核反擊。”
報道說,“由東風-3彈頭擁有兩種顏色塗裝的現象分析,東風-3經過某種改良之後,依然處於“核常兼備”的態勢,主要以核彈頭威懾關島、駐日美軍基地。”
漢和防務創辦人平可夫引述二炮專家說,“要建立更多的戰場資訊感知系統,這些系統包括無人機、小型偵察衛星。”
平可夫表示,在理論上,解放軍已經高度重視對抗美日戰區導彈防禦計畫(TMD)的問題,因此提出了“突得進”的口號——充分利用導彈武器多彈頭、隱形變軌、自動尋的等現代突防技術,確保核打擊戰略意圖的順利實現。
報道還透露了解放軍二炮的指揮結構。
報道說,二炮在聯合戰役過程中的重大指揮、決策權歸中央軍委委派的“聯合戰役指揮機構”負責,最高決策者自然是中央軍委。
在常規導彈的運作層次,決策歸“聯合戰役指揮機構”。
據瞭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簡稱為二炮,是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力量,武器主要為核武器和常規戰略導彈,包括短程、中程、遠端和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成立於1966年7月1日,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組建的,當時的周恩來總理為其命名為二炮。
1956年,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研製導彈、原子彈,創建中國戰略核力量、打破核壟斷的決策。
從1957年起,逐步組建了戰略導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
1959年,中國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正式組建;
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清河成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領導機關。
第二炮兵部隊在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時才第一次公開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