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打造人才方陣 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4 11:24:01  


舟橋部隊架設跨江浮橋實兵演練。(資料圖)
  架設浮橋需要打牢“基點”,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同樣離不開人才作基礎——

  人才方陣築牢訓練轉變“基石” 

  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沒有經驗可循,只有靠摸著石頭過河。蘭州軍區某舟橋團官兵在一次次架橋演練中,逐漸認清訓練轉變規律。

  去年初,在一場資訊化條件下架設浮橋演練中,由於3名駕駛員新裝備操作不當,將舟車倒入淤泥,導致架橋演練失利。

  類似的“尷尬”還有許多。一次次的教訓,讓該團黨委“一班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如同架設浮橋打牢“基點”一樣,“基點”固橋體就平穩。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打牢人才“基石”是關鍵。

  為此,團黨委著眼訓練轉變需要,接連走了幾步人才培養的“好棋”——針對兵種多、專業雜,複合型保障人才緊缺的實際,他們突出抓駕駛能手、操舟能手、修理能手訓練,採取“交叉代培、專業互換”的方法,著力打造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保障人才群體。

  團領導把解決新裝備訓練難題,作為人才培養平臺,在攻難克險中不斷提高人才綜合素質。作訓股股長蔣榮伍在攻克“混合浮橋閉塞對接難、架橋速度慢”難題中,總結出了“兩岸旋轉、避開主流、中間閉塞”架橋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型號舟橋對接成功率,他本人也被集團軍表彰為“優等指揮員”。

  與此同時,該團還定期邀請國防大學等院校專家教授在網上為官兵授課,與5所軍事院校簽訂了人才培養協定,開辦了軍事高科技“週末育才學校”,選送320余名官兵到軍地院校培訓,大大地提高了官兵資訊化素質。

  如同橋體需要堅實橋墩支撐,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同樣需要有資訊技術支援——

   資訊技術撐起訓練轉變“支點” 

  去年,團裏進行新老裝備第一次合練,就出現了“不協調”現象。由於新老指揮系統不相容,致使通信指揮被“敵”干擾中斷,險些貽誤了戰機。

  如何跨越新老裝備“對接”門檻?在團黨委會上,政委錢繼奎說:“如果橋墩不牢固,橋體隨時就有可能坍塌。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沒有資訊技術這個‘支點’,訓練轉變就很難邁大步。只有加快老舊裝備資訊化改造力度,才能有效地實現新老裝備‘對接’。”

  為此,團裏在裝備生產廠家、軍地科研院所的支援下,組織人員完成了120多萬字的《舟橋部隊戰役工程保障資訊化建設的調查分析報告》,按照“技術開發、功能拓展、系統集成”要求,形成了“以現有裝備為平臺、以資訊技術為支點、以指揮控制為重點、以戰役渡河工程保障為牽引”的資訊化建設總體規劃。

  按照規劃要求,團裏自籌資金建起集舟橋兵模擬訓練、舟橋舟車裝卸載、戰役渡河工程保障輔助決策、工程機械和維修保障於一體的資訊化訓練作戰平臺。

  隨著老舊裝備資訊技術升級改造,該團加大開發網路軟體和科技創新力度,組織研發了“江河兵要智慧系統”和“戰役工程保障決策系統”,提高了部隊全天候架橋能力。

  橋體需要“橋墩”與“橋面”結合,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需要軍兵種聯合——

  聯訓機制鋪就訓練轉變“大道” 

  3年前,該團在一次浮橋架設綜合演練中,由於擔負特種保障任務的小兵種“掉鏈子”,導致演練中斷,受到上級批評。

  “從那以後,我們認准一個理:橋體能承載多少重量,主要看‘橋墩’與‘基點’聯結力大小。資訊化條件下訓練是諸軍兵種一體化聯合訓練。只有建立軍兵種聯戰聯訓機制,才能將戰鬥力各要素帶動起來,推動訓練轉變快速向前發展。”團黨委著眼實戰需要,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從創新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方法入手,建立和完善諸軍兵種同台合訓、軍警民聯訓聯演、實案化考核評估長效機制,提高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保障能力。

  著眼訓練轉變需要,他們建立了“資源分享、品質調控、同台合訓、整體聯動”的軍兵種集成聯合訓練機制。在訓練中,他們改變過去團裏小兵種單獨訓練模式,把各兵種統在同一個訓練周表計畫中,在同一個訓練場地組訓,用同一個訓練課題合訓,讓昔日演兵場上的配角,成為渡河工程保障的“尖刀”。

  同時,他們還與駐地友鄰部隊、民兵、交通戰備等諸兵種建立聯訓聯演聯保機制,先後15次與空軍、二炮等諸軍兵種進行實兵對抗聯訓聯演聯保,探索出30多種資訊化條件下浮橋架設、渡河工程保障的新訓法新戰法,提高了部隊聯合作戰能力。(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