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機起飛“迎戰”。(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解放軍報報道,臨近年終,南空航空兵某師的實戰化演練依然高潮迭起,雲端演練場不斷掀起攻難克險的沖擊波。
靶心上“開花”
初冬時節,該師受領了一個對地面縱深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的演練任務。
對于經常參加實彈訓練的飛行員來說,完成這種背景幷不複雜的演練任務是輕而易舉的事。師黨委“一班人”感到,要提高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大難度,在實戰環節攻克難關、挑戰風險。
師黨委用十七大精神統一了思想,决定把這次實彈攻擊演練當做一場實戰來組織。
把困難設足,把環境設險,逼著飛行員主動完善對策措施,不到兩天時間制定了10多套行動預案,論證出近20種突擊方法,爲完成任務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撑。任務實施時,主攻和備份兩股突擊兵力,途中雖多次遭到强電磁幹擾和對手機群的多次攔截襲擾,但還是准時到達待戰空域,對目標實施了火力“硬摧毀”,彈藥直接穿過靶標中心,目標頃刻間灰飛烟滅。
千里機動奔襲
幾天後的一天下午15時整,該師多個新戰機4機編隊又相繼呼嘯升空,拉開了跨晝夜遠程機動演練的序幕。
筆者在飛行現場看到,飛行計劃板上飛行員代號和批次號密密麻麻。
“這次遠程機動的難度要比以往大得多。”在演練現場,擔負指揮員的韓勝延師長告訴筆者,過去飛這樣的課目多是直綫航行,缺少對抗性和實戰性。從根本上提高部隊機動和攻防能力,必須增加奪取制空權對抗、對航綫附近地面目標突擊等實戰環節和背景。
筆者在指揮所的信息終端屏幕上看到,多組雙機在指定的空域集合後,分成若幹波次,開始向千里之外的陌生機場機動。
隨著指揮員命令的下達,屏幕上的編隊機群即刻發生變化,忽左忽右,不斷改變方位,按職責劃分,各自尋找目標,占據有利的攻擊位置。
午夜後的空戰
兩種新戰機遠程機動剛剛落幕,更具有挑戰意味的演練緊接著在莽莽蒼穹展開。
11月28日,在人們感到最困乏的零時時分,耀眼的戰機尾焰伴隨著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劃破了深夜的沉寂。隨即,空戰打響了。
“別看只是對抗的時間改動了一下,由過去的晝間、跨晝夜改變到午夜後實施,但難度和風險系數大不一樣。”團長王卓平對筆者說,午夜後飛行,打破了人正常的活動規律,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體力,都處在一天當中的最低點。可以說,午夜後實施空中對抗,是向心理、體能和駕駛技術等多重極限的挑戰。
既有起飛、著陸等基本駕駛技術,又有垂直機動、大角度變向等極限戰術動作;既有擔負“配角”遂行對陸、海軍支援的協同課目,又有擔負“主角”對遠程縱深目標實施打擊的訓練提綱。在演練現場,師領導指著飛行計劃板說。
淩晨3時許,數十個架次的午夜對抗結束。師政委吳曉華欣喜地對筆者說,在午夜實施這種難度高、對抗性强的綜合課題訓練,飛行員全時域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