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突破技術限制實現新戰機高原作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5 10:04:47  


中國國産殲10戰機夜間飛行訓練。(資料圖)
  “三尺講台上的人生最精彩” 

  1984年,李軍在空軍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留校,成了一名光榮的軍校教員。1996年,李軍從西北工業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此時,中國科學院向李軍發出信函,准備調他進入中科院工作。 

  然而,就在這一年,空軍第一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航空宇航博士後流動站在原空軍工程學院挂牌成立。人生關口,李軍面臨抉擇。“我成才的土壤在部隊!”他放弃進入中國科學院的機會,成爲空軍第一個自主培養的博士後。9年後,李軍被陝西省授予優秀博士後稱號。期間,他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15項,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7項。 

  機會總是垂青有准備的人。2005年底,李軍作爲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深造。學習期間,他撰寫的論文得到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權威格雷茨教授的贊賞。進修期滿後,校方和不少機構許以優厚的待遇,想留李軍在美國繼續深造或工作。“不用選擇,我的講台在祖國!”李軍的回答堅定而執著。他如期回國,站在了闊別一年的軍校講台。“我是一名教員,教書育人是我的天職和本分,三尺講台上的人生最精彩!”李軍常常這樣說。 

  “教員價值體現在學員成才上” 

  這些年,一些畢業學員向李軍反映,在校學習時對新裝備接觸較少,到部隊後面對裝備故障往往束手無策。類似的反映在李軍心中激起波瀾:“教員價值最終體現在學員成才上,學員的潜力是無限的,關鍵是看怎麽去引領。” 

  李軍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大膽探索。他給學員上的每門專業的第一堂課,都要把學員們領到實驗室,讓學員對裝備産生直觀的印象。試車台前,李軍經常對照發動機和飛機“解剖”實物,將課本上的內容生動直觀地傳授給學員。發動機葉片斷裂是發動機經常出現的問題,但是它斷裂的過程却很難講明白。李軍打開自做的課件,一個葉片斷裂的3D視頻片躍然屏幕,學員們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爲軍校教員,既要教給學員理論知識,更要教給他們思維方法!”李軍把自己試車時測出的100多個數據制成了一個表,讓學員根據自己對這些數值的理解,分析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學員們上了這一課深受啓發。 

  教學相長,相得益彰。他參與研究的戰鬥機高原作戰研究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完成的學科專業研究課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 

  “讓戰鷹翱翔在高原的藍天” 

  1998年,爲拓展我空軍部隊攻防作戰空間,空軍黨委下達了組織某型新機進行高原作戰的研究試驗任務,這是世界航空界至今未完全突破的“禁區”。國內外專家都認爲沒有足够大功率的起動機,要在高原解决飛機發動機起動問題只能是“紙上談兵”。“我要在稀薄的空氣中放飛戰鷹,讓戰鷹翱翔在高原的藍天!”李軍先後3次奔赴西藏進行試驗,忍受著高原反應帶來的劇烈頭痛,最終突破國外的技術限制,解决了兩種先進戰鬥機的高原作戰課題。 

  1999年秋,空軍某型飛機在訓練中發動機發生喘振,劇烈的喘振會造成空中停車,嚴重影響飛機安全。李軍立即與其他專家進行整機特性測試試驗和大量理論研究,終于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

  主人公小傳:李軍,空軍工程大學工程學院飛行器與動力工程系教授,34歲進入空軍工程學院博士後流動站,成爲空軍第一個自主培養的博士後;44歲獲第三届“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是空軍第一個“國家級教學名師”;先後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7項。(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