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特別强調的指導思想,就是“科學發展觀”。在胡錦濤十七大的報告中也提出,“把科學發展觀作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這個提法,在幾十年的國防建設中還是第一次。根據這一新提法,就要根據中國在世界上所處的新環境,重新規劃軍隊的新任務,幷重新考慮建設何種結構的軍隊。
從50年代到80年代前期,中國領導人總是以抵禦大規模外來入侵爲基點,主要建設一支旨在內陸防禦即“守土”型軍隊。無論是五六十年代以美國爲主要假想敵,或是七八十年代以蘇聯爲主要假想敵,解放軍的作戰預想都是以陸戰取勝,因此長期保持幾百萬陸軍,海軍以近海防禦爲主,空軍立足于國土防空,二炮則是最後關頭實施核反擊的盾牌。以這種建設思想指導建設起的軍隊數量龐大,却缺乏外向攻擊力量,對對岸的台灣海峽都未能形成海空優勢。
80年代中期之後,鄧小平認識到發生大戰的可能已不存在,提出軍隊應精簡幷以對付局部戰爭爲主。不過出于國家財政緊張和認識轉變的困難,軍隊直至90年代都未完成轉型,只是大幅减少了員額。直至新世紀來臨前後,解放軍才開始重新規劃各軍兵種的任務,陸軍以精幹機動的裝甲、摩托化部隊爲主,海軍向遠洋發展,空軍的任務改爲攻防兼備。
2004年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後,對解放軍的曆史使命做了新的論述,提出了“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爲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爲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强的安全保障,爲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撑,爲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去年“八一”公開發表的講話中,胡錦濤又有了一些新的用語,强調軍隊建設要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幷同“發展利益相適應”,軍隊的任務是“應對危機、維護和平”和“遏制戰爭、打贏戰爭”。這種新的提法說明,中國發展達到新的水平之後,就迫切需要以軍事力量保障發展的問題,把“發展利益”與國家安全利益幷列,國防概念和範疇將不斷擴大。
在中國經濟建設成就的表象背面,是整個國家在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領域的全面變遷,尤其是國內經濟已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部分,國家利益也已經全球化。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過程,必然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一些跟過去不一樣的要求。維護中國國家發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的領域就必須超出國門,到外綫才能真正實現戰略安全、有效防禦,過去被動的現實防禦要轉化到積極的預警防禦。再如國際上的反恐、維和等問題,過去同中國的利益關聯不大。
然而,如今中國對外貿易已經占到GDP的70%以上,對國外資源的依賴性愈來愈大,像石油海外供給主要通過印度洋、太平洋運輸過來,而這兩大海域是海盜、恐怖活動頻繁發生區,維護海洋交通路綫、原料供給安全都是維護國家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另外,中國的利益延伸到海外後,承擔的國際安全責任也在增多,軍隊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也需要新的思考和處置。近年中國連續向非洲派出“藍盔”、維和部隊,就體現了解放軍活動範圍向海外擴大。
國際形勢的變化和軍事科技的進步,又使中國的防衛任務有了很大改變。周邊爆發陸戰的可能性很小,未來軍事行動的領域主要是海洋和空中,例如台海若發生戰事就會由海空軍和二炮唱主角。由于國家安全內涵正在不斷向海洋、太空、電磁空間等領域拓寬,解放軍擔負的保衛國家安全使命也要大大延伸,包括肉眼難以看到的電磁戰綫也在展開激烈的對抗搏鬥。新形勢下的中國國防體系,根據新的鬥爭需求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
自90年代末開始,陸軍員額在大幅减少時,耗費巨大而號稱“貴族軍種”的海軍、空軍得到加强,以直升機爲主的陸軍航空兵也有了很大擴充。過去屬于“大陸軍”結構的解放軍,現在愈來愈注重陸軍以外的軍種。從不久前十七大的軍委人事安排看,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的司令員都入選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這不僅說明其地位上升,也表明未來的軍事鬥爭更要突出海空和太空領域的作用。
信息化落後如盲人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