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綿陽”號護衛艦。(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新型戰艦與老式戰艦之間只有一條跳板,卻有天壤之別:一邊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是“英雄遲暮、老眼昏花”。解放軍報報道,在海軍某驅逐艦支隊軍港碼頭,37歲的“大連”艦艦長李烈幽默地對記者說:“新型戰艦的艦齡比我女兒還小,而老艦卻與我歲數差不多!”然而,就是這支裝備“代溝”明顯的部隊,今年卻在聯合反潛、防空反導等重大演習中屢創佳績,讓對手飽嘗苦頭。
記者隨艦出海看到,茫茫大洋之上,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紅”、“藍”對決正在上演。擔任“紅軍”的該支隊4艘新老戰艦混合編組,向“藍軍”編隊發起攻擊。此次較量,“藍軍”單艦實力占絕對上風,如果“一對一”過招,“紅軍”老式戰艦尚未發現對手,“藍軍”導彈就已經襲來。但是,“藍軍”沒有想到,“紅軍”編隊依靠耳聰目明的新型戰艦為老式艦艇實施超視距引導。結果,“紅軍”老式戰艦居然先敵發現,先敵攻擊,把對手打了個措手不及。
“讓新戰艦給老戰艦當‘眼睛’,是我們科學組訓的新戰術之一。”據支隊領導介紹,目前這個支隊兩代戰艦并存,新老裝備之間的巨大“代溝”曾嚴重制約戰鬥力生成和提高。為此,支隊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從優化新老艦艇組訓模式入手填平戰艦“代溝”,想出了不少制敵新招數,將新老戰艦攥成一只制勝“鐵拳”。
談到發揮新裝備的優勢、挖掘老裝備的潛力,先後在多型戰艦上任職的槍炮部門長張金波感觸頗深:“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打勝仗!”據悉,去年以來,在上級組織的兩次對抗演習中,該支隊新老裝備互相配合,創造了“以‘手鍵報’撕破電磁天網”、“用光學瞄准擊落快速目標”等多項紀錄。科學組訓,讓老裝備煥發青春,也帶來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
在該支隊模擬訓練中心,記者發現6種不同型號艦艇的模擬訓練軟件一應俱全,支隊定期組織新老戰艦官兵開展“優化計劃協調、優化組織指揮、優化信息共享、優化動作協同”訓練,兩代戰艦的官兵通過岸港訓練和模擬仿真訓練的磨合,在訓練中日趨默契。
記者翻開剛剛服役3年多時間的“綿陽”艦《航泊日志》,看到該艦官兵有一個好傳統:每次出海訓練都憑借信息化裝備優勢收集重要作戰數據,歸航後及時通報給編隊老式艦艇,讓老戰艦的作戰數據庫一天天豐富起來。
據悉,通過不斷探索科學組訓的模式和方法,該支隊近年來創造了突破潛艇封鎖、抗擊艦空導彈、艦機協同反潛等18項新戰法,開創了我人民海軍“導彈連續抗擊空中快速來襲小目標”訓練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