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被視為中國C3系統發展的第二階段,軍工部門開始嘗試將各種武器、控制裝置和傳感器整合在同一平台上。作為試驗的一部分,最後兩艘“旅大”級驅逐艦(165艦與166艦),率先裝備了採用法國技術的火控計算機和數據傳輸裝置;隨後建成服役的第二代驅逐艦——112艦和113艦,也沿用了類似的設計。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發展國產化的C3系統。根據公開資料,文章指出,這類產品包括中央計算機和若干顯示控制台,並通過艦內的高速局域網將所有重要設備相連。其中,代號“88式”的國產系統曾實際安裝到一艘“紅箭”級快艇上,並實現了對艦炮、雷達、電子/光學探測器乃至防空導彈的集中化控制。
文章認為,1991年下水的“江衛”級護衛艦,代表了這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雖然排水量只有1700噸,但該艦的C3系統首次整合了國產數據鏈,比以前的產品更進一步。還有跡象表明,經過驗證的可靠技術,同樣被中方用在一些老舊艦艇的改造工程上。
有了C3系統的初步支持,中國海軍(包括海軍航空兵)的遠航能力也上了台階。文章指出,2001年的海南島撞機事件以及1996年“台海危機”時中國潛艇部隊的表現,都在不同程度上表明這種進步的確存在。
21世紀:新型艦艇具世界水平
文章進一步表示,2000年至今的第三階段,是C3系統在中國海軍的成熟期。在這段時間建造的051C、052B/C型驅逐艦和054型護衛艦,都擁有達到國際水平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其中,綽號“中華神盾”的170艦和171艦,裝備了代號JY10G的“多任務信息處理系統”,可將各種雷達數據整合後用於戰場指揮。
文章稱,與上世紀80年代不同,這些艦艇上的某些設備具有俄羅斯背景,似乎參照了俄制“現代”級驅逐艦的部分設計。這也為中俄海軍實施聯合行動提供了便利。
作者還補充說,在大中型艦艇以外,從2004年開始大批建造的022型快艇也值得注意。這種多用途平台不僅自動化水平高,還配備了和主力艦同等規格的HN-900型數據鏈天線;這種設計,保證了其在作戰時能隨時從友軍處獲取情報。
作為總結,文章肯定了中國海軍在C3系統建設上取得的進步,稱一批國產新艦具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然而文章也指出,從絕對數量上看,全中國目前僅有17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和12艘潛艇能滿足現代戰爭的要求,其餘大部分艦船不具有或只具有部分C3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海軍與真正的“藍水作戰力量”,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