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武漢”號導彈驅逐艦。 |
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中國海軍經歷六十年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展望未來,北京的軍事專家指出,在世界各國海軍中,中國海軍的整體實力還相對較弱。積極推進海軍建設轉型,提升海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一支與國家地位相稱的強大海軍,是當務之急。中國海軍向遠洋深藍挺進,是時代呼喚。海軍航空母艦獨立成軍,是歷史必然。
香港《大公報》報道,目前中國海軍已發展成為擁有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和陸戰隊等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既能協同陸軍、空軍進行諸兵種合成作戰,又能在海上、空中進行全面火力支持。軍事專家指出,為提高海軍整體實力,要毫不鬆懈地推進軍事鬥爭準備,提高海軍全面履行使命任務的軍事能力。目前海軍建設的重點有五個。
海軍建設有五個重點
首先是,進一步優化海軍結構。海軍作為諸兵種合成的勁旅,為禁毒緝私、保衛海洋運輸和海上領空做出了貢獻,但是其內部結構還不夠合理,既要發展規模,也要提高素質。除正規海軍部隊外,還應建立包括海洋監察總隊、海岸民兵組織等在內的輔助隊伍。另外,中國還要建立一支軍民結合的遠洋運輸商船隊,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海洋貨物運輸,但平時也要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以作為海軍的一個後備力量。
其次,加強海軍“硬”與“軟”的結合。一方面加強艦艇裝備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即艦炮武器、導彈武器、反潛武器、艦載直升機等硬件系統與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等軟件系統的協調,提高對空對海反潛立體作戰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結合,即通過軍艦的環海遠洋、出訪、參演等活動,展示海軍形象,宣示和平理念。
再次,加強海軍“近”與“遠”的結合,維護海上運輸生命線。隨著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海上力量正由“近海防禦”走向“遠海防衛”,擔當起遂行多樣化任務的歷史重任。針對遠海作戰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未來應大力發展既要能“近防”,也應能“遠衛”的新型遠、近結合的戰艦,加強軍事訓練轉型,增強海軍綜合作戰能力。中國海軍向深藍挺進,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指向。
航空兵建設必須趕上
第四,加強海軍航空兵力量建設,奪取和掌握海上制空權。目前海軍的水面艦、戰略核潛艦的發展較快,但航空兵發展略顯滯後。而如果航空兵力量跟不上,艦艇就無法取得優勢。因此,必須積極發展能夠與水面艦艇相配合的海上航空兵力量。
五是參加多國聯合軍演,了解和學習外國海軍建設先進經驗。通過參加外軍組織的演習航前協調會、通信協調會、演習安全會等會議,深入了解外軍的訓練理念與模式。在海上演習中,直接觀察外國海軍的航行組織、艦艇生活管理訓練等情況。在港岸活動中,通過參加艦艇相互參觀及各種聯誼交流活動,廣泛了解了外軍裝備發展、人員培訓方式等。
航母成軍是歷史必然
近來,包括國防部長梁光烈在內的中國軍方高層均對建設航母進行了相對積極的表態。專家指出,中國海軍航空母艦艦隊成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航空母艦是奪取海上戰場和瀕海陸地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的重要工具,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重要標誌。航母與陸基戰略核導彈、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是顯示國家實力、實施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力量。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發生世界大戰可能性越來越小,但許多局部衝突在海上頻繁發生。要對付威脅中國安全的海上局部衝突,沒有一支能掌握戰區制海、制空權的海上力量是不行的。現在全世界有十六個國家共擁有四十艘各種類型的航母,周邊的俄、印、泰都有航母。隨著中國海上軍事力量職能的拓展,特別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需要,航空母艦必然會在中國海軍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