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炮東風-15導彈發射升空。 |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解放軍報報道,有一位年輕的導彈研究員,他生長在戈壁,數年求學後又投身火熱的西北導彈試驗場。橫刀立馬戈壁5年來,完成重大科研項目18項,參與導彈飛行試驗20餘次,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9項,他,就是二炮裝備研究院某室主任陶小川。
信念的閃電,一旦照亮心靈的暗夜,就會催生創新的種子。2004年初冬,陶小川披著第一場雪花,走馬上任室主任。然而,擢升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喜悅,面對專業發展渺茫和人員思想浮動等問題,他用自身行動和語言感召大家,帶領大家下基地、上工廠、跑院校、去靶場,取經調研,合作起草論證報告,攻克了導彈戰鬥部落速和姿態控制關鍵技術難題,通過掛飛和地面試驗完成了預研,同時也為研究室科研拓展了新的方向。後來,該項目通過驗收,並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然而,陶小川並沒有陶醉在首戰告捷的喜悅中。早在這個項目進行之中,他就向上級遞交了關於導彈新的精確制導體制的研究論證報告。這是一個可以覆蓋多種型號導彈的重大項目,一旦成功將提高我國常規導彈的打擊精度。為最大限度激發大家的創新熱情,他把全室分成多個課題組,在選拔課題組長時,不論學歷、資歷、年齡,一律競爭上崗,營造能者上的科研環境。歷時一年,陶小川率領大家完成了項目的全部演示驗證,目前上級已批准進行型號研製。他們還通過調整彈上部分系統的功能,使一種彈頭具備了多種打擊用途,使某型導彈打擊目標的種類增加了3倍,這一研究對提高常規導彈的打擊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幹工作不要命,對一般人來講是一種追求,但對陶小川來說,卻是寫照。他曾在3天內寫了2萬多字的論證報告,手指敲得麻木僵硬了,眼睛累得模糊不清。憑這種拼命勁,陶小川攻城拔寨,節節推進,他們僅用數月就完成了通常兩年的研製任務,使多種智能化武器在最短時間內裝備部隊,不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而且受到了二炮首長的通令嘉獎。
常年奔波在戈壁,陶小川顧不上妻子女兒,每一次出發前,只要孩子知道,就藏他的手機和錢包,不讓他離開。妻子也勸他調個工作:“你這樣不僅辛苦,而且太危險,整天為你擔驚害怕受不了。”但從小立志獻身戈壁的他雖然表面上哼哈應酬,但始終不改初衷。
一天清晨,陶小川負責鑒定導彈戰鬥部的落地狀態。浩瀚荒原,沙礫怒號,零下37℃,雖然是皮毛裝束,依然寒氣襲人。被拋撒的導彈戰鬥部,散落不一,石縫裡、草叢裡,有的還被風沙覆蓋。地毯式搜索毫無進展,時間一長,腿蹲不下去,酸痛的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們只好拄著棍子緩慢挪移。最危險的還是檢查引信起爆狀況。由於試驗彈沒有裝藥,主要是檢驗引信的起爆效果。有些引信是否起爆,從戰鬥部外觀就可看清楚,有些就不太好分辨,這樣就需要拆開檢查。在一定距離內引信發火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離得很近,就可能傷及手指和眼睛。所幸在檢查引信時沒有異樣,但在堆放戰鬥部時,卻聽到有的引信砰砰地觸發起爆,往往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陶小川驅車進入靶場檢查爆炸效應。一枚戰鬥部意外爆炸,司機為躲避崩到路上的石塊,不慎將車駛入路邊壕溝,坐在車上的陶小川,臉部重重地撞在擋風玻璃上,牙齒撞破嘴唇,鮮血從嘴角流出,胳膊和腿也多處擦傷,特別是肋部磕傷後不敢直腰,連咳嗽說話震動都非常疼痛。戰友們勸他趕快到醫院檢查治療,可他卻只是用礦泉水漱漱口,一塊餐巾紙捂住流血的嘴唇,毫不畏懼地向落區衝去。與死神擦肩而過沒有動搖陶小川趟雷探險的決心。那天,灼熱得發紅的陽光,把腳下的水泥地炙烤得像烙鐵一樣滾燙。他們在驕陽下苦戰4個多小時,不僅探明了每一枚導彈戰鬥部的爆炸效果,還繪出了拋撒分布圖。可陶小川這次受的傷,一個月都沒有完全恢復。
陶小川在日記中摘抄了這樣幾行詩句:“我的無邊無際的大戈壁/讓我的平凡而頑強的生命/這樣緊緊地和你聯繫在一起。”是啊,陶小川把青春和生命的精華,這人生最高的信物交給了戈壁,把信賴、追求和堅韌的愛,勇敢慷慨地交給了戈壁,獻給了荒原。他不愧是戈壁的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