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濺起衝天水柱 5分多鐘撈起數據艙
5月18日是個難忘的日子,一艘艘護航艦在試驗區布開陣勢,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各種雷達天線在不停地轉動。這天上午10時,在酒泉發射基地,洲際導彈準時騰空而起,在蔚藍的天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海上編隊各種測量船上報告聲接連不斷:“遙測收到信號!”“雷達發現目標!”“跟蹤目標正常!”
隨著一聲口令,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枚洲際導彈橫跨南北半球,對准預定的濺落點,從天而降,射入太平洋南緯7度0分、東經19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里的圓形海域中,濺起衝天的水柱。10時30分,數據艙濺落海面,艙上的染色劑使附近的海面一片碧綠,周圍的驅逐艦和工作快艇立即高速前往,嚴密保護。嚴陣以待的測量船,迅速駛入濺落區,測量各種數據。
直升機飛行員駕駛179號航測直升機在3000米高空發現目標後,迅速拍攝了洲際導彈彈頭落點的照片,同時判明了數據艙的位置,及時引導172號直升機向數據艙飛去,將潛水員吊放水中。在工作人員的合作下,只用了5分20秒,數據艙就被打撈上來。此時,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抓拍下“一瞬間”的輝煌 搶在美國記者前發稿
洲際導彈發射試驗時,只需飛行30分鐘。海上測量編隊必須以最快速度,準確地測量到導彈濺落的位置並打撈起由導彈濺落時彈出的數據艙。這項任務的完成,既是對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一次總檢驗,又是為進一步研製我國洲際導彈提供科學依據。而完成這項任務的時間又非常緊迫,在分秒之間。
而拍攝洲際導彈發射是對攝影記者的重大考驗。導彈發射是“一瞬間”發生的輝煌成就。這對攝影記者來說,要抓拍“一刹那”。記者稍有疏忽或閃失,就會失去抓拍機會,丟掉畫面,遺憾終生。也就是說,我和同事們必須以最快速度,把打撈導彈數據艙的鏡頭搶拍下來,把現場情景記錄下來,迅速傳到新華總社對外播發。特別是,我們當時已經得到通報,美國等4個國家的測量船、飛機以及許多記者已經到達我導彈濺落海域。如果我們不能搶在他們之前獲取導彈數據並報道出去,很可能釀成一個歷史性的錯誤。
因此,當洲際導彈飛速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濺落下來時,在船上等待已久的文字和攝影記者一起擁上甲板,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盯住導彈數據艙。隨著導彈頭部“撲通”一聲入海,我們的攝影記者屏住氣息,“哢嚓”一聲按動快門,在關鍵時刻抓住了“一瞬間”的輝煌,拍攝下了這一歷史性的鏡頭,播發後被國內外媒體廣泛採用。(來源:《世界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