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要實現“一二三四”,最大的難點在哪裡?
袁大慶:從單兵訓練、排面訓練到方隊訓練,每一步都不容易。走步不難,走好難,要把方隊幾百人訓練成像一個人走步更難。從當戰士起,我就認為:隊列訓練是一個脫胎換骨的訓練。
訓練幾個月,有隊員長高了10厘米
記者:您認為隊列訓練更接近科學還是藝術?
袁大慶:訓練的過程是門科學,訓練的結果更接近藝術。科學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把握規律、按照規律去辦,事情就能辦好。我們摸索出了隊列訓練的原理,按照這些原理組織訓練,隊形無論怎樣變換,隊伍始終是整齊的,這就證明我們的訓練原理是科學的。
記者: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隊員們有些什麼變化?您對他們目前的水平滿意嗎?
袁大慶:很多隊員長高了,長結實了。水兵方隊有的隊員幾個月長高了10厘米。參加這次閱兵的大多是80後、90後官兵。他們理解動作快,吃苦精神也很強,為了動作早日過關,經常挑燈夜戰。台上一分鐘,台下幾年功。為了天安門前東西華表之間的96米、128步,我們的戰士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很多人一個月踢壞一雙鞋。我對他們非常滿意。
記者:作為總教練,您也跟部隊一起訓練嗎?
袁大慶:教練不能離開訓練場,訓練對象在哪裡我就在哪裡。課餘時間,有的隊員加班,我們也會去指導他們。每天我們教練跟隊員一樣,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我的腦子裡全是訓練,晚上做夢都在訓練場上教動作、喊口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