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效能型轉化、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武器裝備體系
“當時的受閱武器95%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開國大典閱兵時的戰車團團長田申回憶說。
走過新中國成立初的仿制階段,解放軍堅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之路,成功研製出殲—8、強—5飛機和導彈、驅逐艦等大批常規武器裝備,創造出“兩彈一星”的奇跡,並由半機械化向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轉變,形成了以二代裝備為主體、三代裝備為骨幹的現代武器裝備體系。
“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化,由人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輯、《中國軍隊》雜誌主編陳虎表示,這些在國慶60周年閱兵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剛剛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中,受閱的52型主要裝備,全部為國產且大部分是首次參閱,其中包括預警機、新一代戰車、新型雷達、無人機和衛星通信等先進的信息化裝備。
“這是60年來我軍裝備發展的最前沿。”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楊啟明站在展台旁,對台上的數十個裝備模型非常專注。
展台上,三代主戰坦克、殲―10飛機、預警機、巡航導彈、新型驅逐艦和新型戰略核潛艇等高新技術裝備模型公開亮相。
“很多裝備我都是第一次見到。”作為軍隊依托地方院校培養的研究生,楊啟明十分驚喜,“這既展示了我軍先進裝備的發展水平,也向外界表示了我們公開透明的誠意。”
即將開學的楊啟明拿起筆,在留言册上寫下當天的第421條留言——“人民軍隊永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