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要素。通常來講,大國之間保持穩定的關係需要“共同利益”與“力量平衡”兩大要素牽引。“共同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安全利益、意識形態利益等,應對“共同威脅”也是共同利益的一種表現形式;“力量平衡”,即大國關係中實力均勢理論,兩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基本上旗鼓相當,或者說差距不大,哪個國家也不敢輕易運用軍事手段冒犯對方的重要國家利益,從而達到兩軍關係的穩定。
目前,單靠“共同利益”已經不能維持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穩定了。由於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中美兩國軍力差距將不斷縮小,甚至達成某種不完全對等的平衡關係會成為促進中美兩軍關係的促進因素。當中國的戰略核武器能夠突破任何導彈防禦系統,從而確保能夠擁有和保持可靠的戰略反擊能力的時候,當中國擁有強大航空母艦海上編隊時候,當中國的空軍和陸軍有強大的戰略機動能力、遠程兵力投送能力及快速反應作戰能力的時候,中美軍事關係可能會更加穩定。這裡的關鍵,第一是美國要心平氣和地接受中國未來的軍事大國和軍事強國的地位,第二是中國要永遠堅持防禦性軍事戰略,不挑戰美國的核心利益,謀求地區和世界霸權。
溝通機制。暢通的渠道能夠增進戰略互信。明白無誤地告訴對方自己要幹什麼,防止因誤判而引發危機甚至衝突;一旦出現危機又能夠及時地有效控制;增進戰略互信,提升兩軍在應對共同安全威脅中的合作,這些都需要有效的溝通機制。這種溝通機制要做到多層次、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多軌道的形式。在溝通中,要及時、坦誠、高效,重大問題做到直通最高決策當局。
筆者認為,中國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以更加自信和開放的姿態與美國和其他國家進行溝通,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告訴美國和其他國家,中國的國家利益需要增強軍事力量,國家海外利益的拓展、國家經濟發展對國際海上通道的依賴加深,需要中國發展和擁有航空母艦等大型海上作戰平台。在這方面不要遮遮蓋蓋,要敢於自信地把自己的大的宏觀武器發展規劃告訴別人。比如,我們將來要建造幾艘航空母艦,大體上要保持一個什麼規模的戰略核力量。中國在堅持防禦性軍事戰略和不先發制人思想的同時,不要讓任何國家存在欺負中國而能夠逃避中國懲罰的幻想。
在溝通中,我們要坦率地告訴美國,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美國的封鎖、制裁和遏制政策只能刺激中美兩國軍事關係朝著負面的方向發展。歡迎和接受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是唯一的出路。一旦我們把這樣的“家底”亮明了,別人就不再胡亂猜疑了,“中國軍事威脅論”也有可能會降調了,即使繼續存在,市場也會越來越小了。這就是辯證法在國際關係中的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