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北京日報發表中國國防大學李大光教授的文章,近年來,西方媒體總愛拿中國的軍費說事。由於歷史上的原因,我國的軍費相對於經濟投入來說欠賬較多。前幾年,中國軍費雖然增幅較高,但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歷史性的補償增長,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對沒有及時增加軍費所造成多年虧欠的一種補償。至於去年軍費14.9%的增幅,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去年與軍方有關的重大活動比較多,比如國慶60周年閱兵,海軍、空軍建軍60周年閱兵等,這些都需要大筆經費。此外還有對2008年軍隊參加搶險救災行動的補償。
與往年特別是去年相比,今年7.5%的增幅有了明顯的降低,而這種降低也是屬於正常調整之內。所有調整和變化都是根據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的需要而定的,與西方媒體別有用心的炒作沒有任何關係。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實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政府一貫注重控制軍費的規模,按照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合理安排軍費。近年中國國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4%左右,像美國超過4%,英國、法國等都超過2%。中國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土地面積,還有那麼長的海岸線,這些都需要費用投入。這樣綜合算起來,中國的國防投入還是相對較低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按照預算法和國防法,不斷提高軍費透明度,每年國防費預算都納入國家預算草案,由全國人大審查批准,按規定程序下達各級、各部門執行,並且接受國家和軍隊審計部門監督。2007年,隨著中國正式參加了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每年都要按照制度要求向聯合國提交軍費開支報告。
此外,中國國防部還建立了發言人制度,開通了國防部的網站等等。可以說,中國“積極防禦”的國防安全戰略,決定了中國無論是否增長軍費,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