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試飛院塗裝的空警2000預警機。 |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中國航空報報道,凡是航空大國或航空強國都有自己專門的試飛機構,飛行試驗作為航空工業的最前沿,與設計和製造並列為航空工業的三大支柱,是航空工業價值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航空工業的核心能力之一。擁有50年歷史的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是我國唯一承擔軍用飛機、直升機、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產品國家級鑒定試飛和民機適航審定試飛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研究+鑒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立後,作為核心業務板塊之一,中航工業試飛院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院長劉選民說,全面提升試飛院的核心能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始終是院領導班子思考和實踐的重大問題。
中航工業提出了“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劉選民認為,集團戰略是對各個單位的指導和啟發,主要是解決理念的問題,實施集團戰略還取決於各單位是否主動發展,深入理解集團戰略,並把它變為符合自己單位的、可實施的措施,把單位具體的事情抓實。“對於我們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由任務管理型向戰略管理型轉變。”劉選民告訴記者,近年來,中航工業試飛院綜合分析外部環境和自身能力,本著全院經營一盤棋的原則,提出了“試飛業務和非試飛業務協調發展”的思路,制定了“戰略引領、強化執行、夯實基礎” 工作方針,實現了戰略思想的重大轉變。“戰略引領、強化執行、夯實基礎,這三項工作是‘平推式’的關係,今天的戰略是明天的執行,執行以後,必須沉澱下來,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基礎;這樣,明天就要思考後天的戰略是什麼。”
劉選民說:“按照航空工業的戰略部署,我們提出了試飛院的總體發展思路:完善試飛體系,整合資源,調整專業設置,把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研試飛機構。”在中航工業試飛院的戰略地圖上, 5年至10年的目標則是加強能力打造,努力使飛行試驗的技術和能力與未來航空整體能力相匹配,並在技術上超前發展;利用飛行優勢,力圖做到軍民業產值大體相當;開拓“藍海”市場,發展“藍”天戰略,未雨綢繆,一旦將來國家空域開放,中航工業試飛院則要具備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為了實現戰略轉型, 早在2006年至2007年,中航工業試飛院就制定了加速發展的《四十條》,2009年又根據集團公司的戰略進行了完善,同時形成了戰略管理體系、加強試飛工程師隊伍建設、加強試飛員隊伍建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信息化建設、深化文化管理等17條具體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