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新型東海-10巡航導彈。
|
為常規短程彈道導彈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後,解放軍便開始擴展二炮彈道導彈部隊的作戰能力,並努力使這種能力實現多樣化。二炮在執行地區任務時所使用的中心武器是DF-21,它是一款二級、固體燃料的中程彈道導彈。1991年,首枚專門用於執行核任務的DF-21導彈列裝二炮部隊,隨後這款導彈便逐漸取代液體燃料的DF-3A中遠程彈道導彈。事實上,早在1985年,解放軍便組建了一支種子部隊,同工業部門一起發展戰術武器並尋找維護方式。
1988年,解放軍開始了後繼型號——DF-21A的設計工作,並於1992年4月進行了首次試射。1997年,DF-21A的設計工作宣告結束。不過,為使該款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3000公里,20世紀90年代末及21世紀初,解放軍便開始擴展DF-21A導彈的射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ASIC)第四研究院負責DF-21導彈所有變型版的設計、研發及製造。更具體地說,有消息稱,由位於南京的航天科工四院307廠負責組裝DF-21C導彈,以及未來的DF-21D海上攻擊變型版。
報告稱,未來5-10年內,DF-21C中程彈道導彈將成為二炮擴展常規攻擊能力的中心武器平台。DF-21C導彈是一款核常兼備系統,它的制導、航行及控制系統都是仿照美國“潘興II”型(PershingII)地對地彈道導彈制成的。DF-21C導彈採用的是末端制導技術,它能夠發射2000公斤的彈頭,其射程至少為1750公里,圓概率誤差小於50米。解放軍可能會使用該導彈,對從日本東部到中國東北部以及印度一些地區的目標發動常規攻擊。
目前,解放軍二炮作戰部隊中,至少已有8個旅(也可能是10個旅)配備有DF-21的變型彈。相關趨勢表明,具備常規能力的DF-21變型彈將逐漸取代(至少部分取代)解放軍庫存中的DF-21A。標準DF-21C部隊結構似乎表明,解放軍每個導彈旅都下設6個發射營,每個營又下設2個連。假設解放軍為每個連配備一個導彈發射架,那麼一個DF-21C導彈旅最初可能配備有12個發射架。
美國國防部在2009年提交給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估計稱,解放軍每年都會製造20-40枚中程彈道導彈以及數量相對較少的發射架。不過,中國國防工業及基礎設施部門存在很大的增長潛力。該報告指出,中國中程彈道導彈的數量或許會加倍。美方的這一評估得到了中國航空航天工業部門報告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