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中美未來能不能避免大的衝突,兩國海軍非常關鍵。”中國學者王緝思這樣對《環球時報》說。這話或許沒錯,兩國的艦隊很難幫助提升中美的貿易額,增加兩國互訪的遊客,但要毀掉兩國關係,卻可能是“一不小心”就做出來的事。
不少中國學者傾向於認為,西太平洋這一段不算太寬的水域,將成為今後一些年考驗當今世界最大崛起國和霸權國關係的敏感地帶。中美交往要麼相安無事,要有大的衝突,最可能發端於這一帶。和海軍的摩擦比起來,中美貿易爭端、人權分歧以及媒體的相互攻訐都算不了什麼。過去一個多月,美國航母被傳可能進黃海演習,在中國激起軒然大波,就是這種危險的佐證。
中美關係在很多時候超越了過去大國權力“零和”經驗。兩國的貿易活力、相互學習語言的勁頭有時看上去它們就像是盟國。即使兩國角力,也大體上避免撕破臉皮,兩國政府的智慧消化了彼此在意識形態及體制上的很多不適應。然而,這是兩個在軍事上互不信任的國家,尤其是兩國海軍的互信幾乎是零。
儘管如此,中美海軍都不準備從自己的大戰略上後退。美國要維持其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權,而中國的海軍要走向“藍水”。每一個國家的“心理海疆”都隨著國力的增長而擴展,現在中美兩國的“心理海疆”正逐漸在西太平洋上“接壤”。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人儘管不喜歡美國的海洋霸權,但無心對這一霸權做挑戰。這是實情,但美國能看懂中國的這種複雜心態嗎?
美國與歷史上的多個崛起大國有過海上對峙甚至衝突,美國在把過去的經驗簡單地套用在對中國的判斷上。美國的外交部門雖然說話客氣,但一些智庫的報告清楚地說出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研判。美國的深層意圖沉重地壓在中國人的心頭,加重了中國對美的戰略防範。
中美必須逐漸增加戰略互信,為此中國有必要在戰略透明等方面不斷往前走。但美國作為戰略絕對優勢的國家,對增進兩國互信天然承擔著更大的責任。美國要有更大的心胸,要接受中國海軍有在更大範圍活動的權利,這與挑戰美國海軍是兩碼事。從中國方面看,自己作為西太平洋最大的變量,要多主動理解美國的心態,能對美國減少刺激是中國的智慧。
戰略互信積累起來比較慢,在戰術上中美需加快避免摩擦的機制創立。中國是很獨特的崛起國家,兩國海軍此前出現了幾次危險的摩擦或示威動作,說明兩國海上人員對對方的作法和忍耐度都缺乏了解和適應。現在,西太平洋上還堆積了很多民間的怨氣,海軍的小摩擦隨時可以把這些怨氣點成熊熊大火。
當前,“崛起國與霸權國的衝突”魔咒正在圍繞著中國與美國。別讓魔咒成真,中美兩國就將給人類歷史帶來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