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這個問題,在發射前一天的天氣會商中,小組成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3人持正面意見,3人持反面意見。最後,作為組長的李新東堅決地站到了支持方一邊。"對比歷史資料和上游指標站實況,靶區現已處於系統後部,雷達回波顯示系統正在減弱,移動也將加快,按此速度計算天亮後將移出靶區。"李新東說。
雖然擁有業務上的自信,卻仍然擺脫不了壓力面前內心的忐忑。整個晚上,他每隔一個小時就要起來查看雷達回波,跟蹤天氣形勢變化。
這讓記者想起二炮氣象中心另一位高級工程師夏軍所講述的經歷:他曾經參加一次發射任務,窗口定在第二天上午。半夜一兩點鐘時,天開始下雨,雖然這是已經掌握的天氣情況,下過雨天就會放晴,但還是擾亂了夏軍的夢,他怎麼也睡不著了,開始扶著窗子看樹枝、看星星、看風的變化。就在這時,敲門聲響起,另一位參加氣象保障的高工過來找他,又是一個聽到雨聲而失眠的人……
這並非是心理素質不好的表現,而是巨大的責任心使然。“千人一杆槍”,每個個體可能都身系最終的成敗,誰都不容許自己犯錯,而導致所有人的努力白費!
喜悅,來之不易
那麼究竟,李新東的判斷是正確的嗎?大風,會停嗎?
發射那天的凌晨,空曠的廣場上,李新東和觀測員、預報員3人緊張地觀測著天氣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