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中國水下探測獲突破 可促戰鬥力生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0 08:09:51  


 
  陶永華:蛟龍號深潛器,是人駕駛深潛器這樣的潛水裝備,抵達3700米的海底。承受水底巨大壓力的,主要是裝備。只要工業技術允許,達到7000米的深度甚至更深也可以。而飽和潛水實驗,是為了使人能夠直接潛入深海,承受海水壓力的,則主要是人身體本身。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在深潛器已經達到數千米深度的時候,還要開發應用於人類大深度潛水的飽和潛水技術?原因很簡單,深潛器作業的工具主要是機械手,在執行海底救援、施工等精細化作業方面,遠遠比不上潛水員的手工作業,從而只能屬於補充的位置。這有點像太空出艙維修的航天員,儘管美國、俄羅斯航天員在太空作業時候都會有輔助的機械手,但主要還是靠航天員手工作業。因此這兩個數字含義不同,但都顯示了我國在深海研究上的重大進展。

  記者:我們潛水員是在8月21日加壓到480米,最後成功出艙是在9月6日,這樣一個時間跨度您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陶永華:潛水員的加壓減壓是個複雜的過程。以此次實驗為例,實驗攻堅於8月18日開始,21日上午加壓至450米,潛水員生理心理和設備運行狀況良好;21日下午加壓至480米,在此深度停留49小時;23日上午潛水員按計劃進行巡潛作業,最大深度達493米,23日晚開始減壓,9月6日潛水員安全出艙。儘管在21日下午就加壓到了480米,但是並不意味著實驗成功,因為潛水員能否作業、能否順利地減壓,同樣關係著項目的成敗。只有潛水員進艙,在480米完成規定作業項目,按一定程序、經一定時間安全減壓後成功出艙,才算項目圓滿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