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海軍艦艇中老式戰艦占很大比例。 |
“二隊”也能發揮巨大作用
報告稱,外界對中國海軍的了解往往停留在經常在媒體上露面的“一隊”,卻忽視了數量龐大、性能落伍的“二隊”。報告認為,解放軍其餘的水面艦艇和潛艇部隊構成的“有限能力艦隊”,在最近的主要作戰和演習行動中很少現身,也沒有參加海外部署、大型海上演習或者海上外交活動。這些老式艦艇占中國海軍艦艇總數的相當大部分,約占74艘驅逐艦和護衛艦中的42艘(約57%),60艘潛艇中的20艘(約33%),其中包括“旅滬”、“旅大”級驅逐艦,“江湖”級護衛艦,R級、“夏”級和“明”級潛艇。
不過該報告認為,解放軍海軍的“有限能力艦隊”並不是毫無戰鬥力,“這些艦艇在一些情況下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報告分析稱,它們能在混合艦隊中協同主力艦艇向對手發射數量龐大的反艦巡航導彈,包括射程達80海裡的“鷹擊-82/鷹擊-83”系列導彈。此外這些老式艦艇仍能威懾、阻止甚至擊敗弱小的地區性海軍,加強解放軍海軍水雷戰力量,協助海警和其他海上執法部門,支援近岸防禦以及執法行動。同時,它們還能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行動。
因此該報告認為,中國海軍“二隊”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高低搭配”進一步驗證了中國海軍仍然在處於轉型階段。報告認為,中國或許決定繼續讓海軍的有限能力艦隊存在,因為這些性能稍低的平台對執行近海和近岸行動來說已經夠用,並且在進行有限作戰時,例如在執行反介入/區域阻斷任務,也足夠有效。
外媒研究中國海軍花樣迭出
有分析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活動日益頻繁,外媒對中國海軍的報道也花樣迭出,從穿越第一島鏈到亞丁灣巡航,從航母到最新戰略核潛艇幾乎都成為外媒關注的話題。與此同時,他們對中國海軍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角度也各有不同。但外界仍很難完全擺脫“中國威脅論”老調,即使詹姆斯敦基金會不贊成“中國海軍艦艇數量超美國”,並注意到中國海軍仍存在實力遜色的“二隊”,也忘不了渲染它們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