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專程來到深圳博物館參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大型展覽。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牙買加《集錦報》12月10日載文《變化中的中國》,摘要如下:
每當聽到牙買加人說中國人天性遵紀守法時,我總是一笑置之。其實歷史上中國曾四分五裂。當代中國井然有序、民眾遵紀守法的狀態是共產主義掌控國家後好不容易獲得的成就。
但沒有哪個政權能靠武力無限期維持。上世紀70年代,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這一挑戰尤其嚴峻,因為台灣在經濟和軍事上遙遙領先。新一代共產黨人認識到,必須進行經濟改革,否則可能輸掉國家。因此,中國的改革是出於務實考慮,目標不是引入蘇聯模式,而是振興經濟以鞏固統治。目前而言,他們做到了。受助於30年改革,中國在一代人時間裡做出西方人幾代人才完成的事。如果說毛主義將平等轉化為一種信仰,那麼中國的改革是允許新富階層出現。
於是,跟任何快速增長的國家一樣,中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民眾不滿情緒上升。部分壓力已通過向城市大規模移民得到釋放,但這條路很快會行不通。中國增長主要靠向西方出口驅動,現在西方經濟低迷,且逼迫中國人進口,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高儲蓄、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亟待轉型。
北京頂住了西方壓力,但他們認識到中國未來增長將日益靠內需驅動。這意味著要提高民眾收入,向福利國家靠攏。這將是一項艱巨任務。通脹已在上升,若工資上漲過快,導致需求增加,物價可能失控。同時,隨著工資水平提高,中國在生產我們在世界各地貨架上所見的廉價商品方面會減少競爭力。它將不得不告別世界工廠的身份,轉而生產基於創新的高附加值產品。這反過來將要求中國對教育加大投資,提高勞動力素質。
中國領導人能做到這一切嗎?從歷史上看,他們會做到的。但絕非容易,畢竟任何成功都不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