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即使盟軍傾向於支持美國作戰,中國也可以在這些國家作出戰略決定前打掉他們大部分海軍和空軍設施。這樣一來,文章得出結論稱,一旦中美爆發衝突,華盛頓最大的戰略希望就是印度。在維持地區平衡方面,印度有潛力成為華盛頓最強大的夥伴。印度和美國都擔心中國在印度洋的活動。印度正在建造或購買潛艇、水面軍艦,提高偵察能力並向印度洋投射更多的兵力,而且似乎希望從亞丁向新加坡投射海軍力量,但印度是否及何時會參與美中衝突尚未可知(美國是否及何時參與中印衝突也未可知)。也許僅是印度的存在和增長的能力就足以幫助阻止中國主宰東亞和該區的海上要道。未來印度在亞洲平衡方面的作用可能與中國實現抱負的能力同樣重要。但現在新德里如何在此點發揮作用仍不得而知。
文章在總結中稱,在計算總威懾力時,美國不應該把其盟軍及盟軍可提供基地計算在內。鑒於盟軍必須考慮多重政治因素,所以華盛頓應該將之視為一種或有或無的資產。
這是因為,雖然乍看之下,美國及其盟國軍力較中國強大,但中國擁有的某些固有優勢——例如,中國的地理位置與其不斷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等——使問題變得複雜化。而且,中國軍事理論——尤其是,在衝突中,北京知道如何利用已知的美國的弱點——可能會比美國和盟軍紙面上的壓倒性能力更有用。
對於美國而言,其需要保護本土不受來自太平洋的威脅,阻止對美存有敵意的國家主宰亞洲地區,為亞洲地區盟國提供安全空間。不過,美國實現這些目標的能力,需要在考慮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下評估。華盛頓必需深入理解北京對其在兩國軍事競爭的表現、中國軍力和軍事學說發展趨勢及其力量結構等問題的看法。
最後文章指出,有關“關注中美競爭不妨礙中美國合作”的認識是錯誤的。相反,如果分析家能夠使決策者更清楚美國在兩國軍事競爭中的位置,那麼沒有根據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而有理由的擔憂則可尋方補救。成功的展開對華軍事競爭,不但有助於提高美國威懾力,避免衝突爆發,還有助於防止北京採取自己都不想採取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