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頓的論點可以歸結為質量和數量的比拼:“就純粹技術基礎而言,我認為中國落後於現有航天國家,例如美國、俄羅斯、歐洲、加拿大和日本。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整體上缺乏先進技術,而且不僅限於太空領域。但就空間能力基礎而言,我認為中國僅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換句話說,中國用數量和種類彌補其衛星的質量不足。
例如,北京衛星無法與加拿大高質量的RADARSAT-2雷達成像衛星相媲美。不過,維頓繼續指出“加拿大本土並無載人航天項目或空間發射能力”,而中國卻有。北京正“構建在軌衛星星座,為其提供廣泛能力,而在這一點上,其將有可能會超越俄羅斯(俄羅斯的衛星星座正在減少),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國家。”
不過,即便是中國年衛星發射顆數與美國持平,考慮到北京面臨的巨大的人口壓力,其要想趕上美國的空間能力,仍需耗費數十年時間——甚至永遠不可能實現。中國在2010年發射15顆衛星之後,使北京軍用和民用空間資產總數達到約67顆衛星,高分辨率軍用衛星仍不足。俄羅斯仍維持著99顆衛星,但其不可靠的火箭系統,再加上搖擺不定的財政問題,使其很難維持這一數目。
相比之下,美國已知擁有441顆衛星,包括獨特的航天器,如“先進獵戶座”無線電探測器(據報道翼展為300英尺,是世界上最大的衛星),另外還有即將退役的航天飛機以及其替代品X-37B。
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體現了其地面、空中和海上的快速軍事現代化——同時也引起了一些關注。經過數十年的蟄伏之後,中國終於開始發揮全部潛能。這就意味著巨大的技術和專業飛躍。但北京目前還落後於其他世界大國,而且差距巨大,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