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頻頻仿製造成與克裡姆林宮的關係緊張
中俄軍事關係暴露出更多的弱點。在1992年到2006年間,俄羅斯共向中國出口了價值260億美元的武器,占到俄武器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
但是根據俄專家的說法,2004年發生的兩次事件致使中俄軍貿關係出現緊張。當發現獲准使用俄配套零件生產的蘇-27戰鬥機在中國事實上被完全複制的時候,俄羅斯被激怒了。剛簽署過一批伊爾-76軍事運輸機購買合同,中國就發現俄羅斯根本沒有能力製造這些飛機,因此中方的反應也很激烈。在收到約定的200架蘇-27系列戰機中的105架之後,中國取消了這筆交易,而且相關武器談判已有好幾年沒舉行了。
文章稱,中國還在繼續購買S-300防空導彈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用發動機。中俄兩國專家都表示,中國為蘇-27仿製品配備的引擎通常飛行30小時後就會出現故障,而俄羅斯的發動機在飛行400小時後才需要維護。
文章稱,一本中國防務期刊在3月版文章中曾引用中國軍用發動機設計師的話稱,“發動機系統是我們整個軍事工業的心臟。從飛機生產、艦船製造到裝甲車工業,無一例外。”
2008年中俄重啟武器談判,中國發現正與俄羅斯人進行著一場更艱苦的討價還價。表現為,俄不允許中國在其國內生產俄制戰鬥機。今年11月,俄羅斯表示,在中國工程師試圖模仿俄技術之前,他們僅願提供給中國48架用於裝備航母的蘇-33戰機,而這48架足以保證俄軍工企業的巨額利潤。俄軍還宣布將會優先購買自產的S-400防空系統,而中國則要在後面排隊等候了。
曾兩度在北京任職的前俄羅斯外交官弗拉基米爾.波爾加柯夫說:在與中國的軍事交往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