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傳圖:正在中國進行改裝的瓦良格航母。 |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新聞晨報》報道,考慮到航母的建造技術和各方面條件,‘瓦良格’號今年下水可能性不高。但從各方面情況來看,中國海軍擁有航母應該為期不遠了。
億萬國人對於擁有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充滿期待,而國外媒體則紛紛猜測中國第一艘航母很可能年內首航。航母到底有著怎樣的戰略意義?烏克蘭的“瓦良格”號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改造一艘航母,與重建相比又有哪些不同?針對近期的航母熱點,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趙楚昨天接受了晨報記者專訪。
■“瓦良格”號的前世今身
顯赫軍艦被當廢金屬拍賣
新聞晨報:“瓦良格”號始建於何時?當時為什麼建造?這艘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的姐妹艦,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趙楚:這艘船是上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的,地點就位於現在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當時前蘇聯為了發展其遠洋海軍力量,決定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這個是當時蘇軍的稱呼,一般國際軍事觀察家稱其為蘇聯紅海軍第三代航母。
前蘇聯的第一代航母是直升機航母,發展到第二代航母才可以搭載一定數量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而俄羅斯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原名“第比利斯”號)和“瓦良格”號(原名“裡加”號),則屬於同級的第三代航母。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在分割前蘇聯的遺產時,這艘船被分到了烏克蘭名下。事實上當時這艘船的建造大約只完成了70%。擁有“瓦良格”號的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後並沒有使用航母的軍事需求,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完成建造。直白點說就是“一沒用,二沒錢”,所以這艘航母就一直擱置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