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二代北斗”提升威懾力
對中國來說,如果想用巡航導彈打擊隔海相望的目標,就必須飛越寬闊而缺乏明顯地標的海面,考慮到海天一色的背景容易令導彈的地形匹配裝置失去參照物,因此有必要引進衛星定位。
《軍事連線》稱,長劍-10導彈在服役初期,並未將衛星定位作為主要中段導引手段,因為中國當時的衛星定位裝置只能接收美國的商用GPS信號,可靠性不佳。直到中國開始組建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後,衛星定位才成為長劍-10導彈可以接受的導航方法。
文章還援引中國大陸媒體的報道說,科研人員在公開發表的論文中,曾多次提到“北斗”系統在巡航導彈上的應用。雖然早期的“北斗”系統很難有效應用於高速移動的平台上,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正積極營建的二代“北斗”系統完全可以用來提高巡航導彈的中段制導效能,因為二代“北斗”採用了同GPS類似的無源高精度定位技術。目前,二代“北斗”衛星的基礎組網工作業已完成,即將進入實用階段,作用範圍涵蓋整個亞太地區。
分析認為,對中國來說,長劍-10巡航導彈的研製和部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有效提高了二炮部隊的威懾力,後者可以通過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巧妙搭配,利用兩者迥然不同的飛行方式提升打擊成功率。特別是在依靠二代“北斗”系統進行中段制導後,長劍-10巡航導彈已能完成跨海遠距奔襲任務,可以對遠海目標(如島嶼基地或移動的船只)實施突擊。此外,如果借助二代“北斗”系統對長劍-10的航路進行先期規劃,則可以對目標進行多方位攻擊,若再配合彈道導彈實施“一高一低”的混合戰法,更能令某些國家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