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員現身沙場,小數點也出戰鬥力
“科長,這是消防車最新靜態檢測數據。”參演某旅作訓科李參謀將裝備車基本信息表遞給科長孫永。接過信息表,孫永轉身與專家一起展開分析論證。
“要想使寶貴的訓練資源產生最大的訓練效益,就不能為演練而演練,必須為演練過後的戰鬥力持續提升留下一筆財富。留什麼?留數據!”基地參謀長李友成言簡意賅。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該基地每次演練,信息采集員都走向演兵場。記者打開基地戰時數據庫,各種動態數據一覽無餘:從訓練數據到戰場數據,從裝備技術數據到各種保障數據,各種數據紛繁複雜又井然有序,指揮員可以信手拈來。
記者發現,信息采集員並非專職人員,從一線操作號手、指導把關人員,到各類保障人員,大家都可成為“兼職采集員”,很多參演官兵都把采集和驗證數據當成了一種作戰習慣。
一周下來,某旅從各項準備到機動行軍,從展開訓練到載譽而歸,3台攝像機、5台照相機和無數張表格始終全程伴隨,共采集、驗證數據2600餘組。
小數點裡也能出戰鬥力。有例為證:某野戰醫療隊每天對參演官兵進行一次健康數據采集,據此提出膳食、作息等建議,使參演官兵不到3天就完全適應了當地野外惡劣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