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隨時坍塌的廢墟,這些父母掌上的明珠取下手套,赤手搬運磚石,經過7個多小時營救,終於解救了被困人員。不少人雙手都磨得血肉模糊,但沒人叫苦。
在歷次大災大難面前英勇表現的獨生官兵何止千萬?1987年生的重慶小夥子盛於峰也是家中獨子。他所在營在曲山小學展開緊急救援。他第一個衝進廢墟,緊縮身子鑽入不到一尺的裂縫中冒險救援,和戰友一起將被埋在教室深處的2名小學生救出。第二天下午,疲憊不堪的盛於峰救出一名嬰兒,在他的細心呵護下一直哭泣的嬰兒露出了微笑。這一動人瞬間在網上瘋傳,被稱為“地震中最柔情的微笑”。盛於峰因為抗震救災中的表現榮立三等功。
而在互聯網上的討論中,針對“獨生子不能打仗”,一位軍隊網友激動地說:“誰說獨生子不能打仗?當年鬼子打到家鄉,抵抗還分獨生子不獨生子麼?我就是獨生子女,如果戰爭打響,我絕對上戰場,和敵人血拼,那時我只有一個要求,如果我真的不幸犧牲了,我希望活下來的中國人能善待我們的父母,讓他們老有所養。我相信,獨生子女犧牲了,那麼中國活著的人,都是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兒女!”
旁觀評論
如何應對“獨子化”
獨生子女對軍隊的影響,無論如何是不應忽視的。畢竟獨生子寄托家庭和父母的情感更加唯一,在面臨犧牲危險時,無論個人如何勇於奉獻,從人道的角度也不能忽視這一方面的壓力。
所以中國古代征兵,往往“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獨子多數時候是可以免役的。戰國時代信陵君竊符救趙時,對麾下十萬精兵下令“獨子在軍中的,回去奉養父母”。而在美軍中也有“蘇利文法案”,規定同一個家族的同胞兄弟不得都上前線,以免造成全部犧牲的慘劇。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因為大兵瑞恩的三個哥哥都戰死,上級就要將其從前線召回,為此甚至不惜派遣了一支別動隊前去拯救。
在今天的中國,一旦一個獨子兵真的為國犧牲,由此帶來的附加問題,確實必須引起重視。此外,獨生子女引起的社會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將在未來一代人的時間裡,造成適齡人口減少,從而給征兵的人口基數帶來壓力。軍隊征不到足夠的兵員,這也是必須正視的潛在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忽視或用其他優勢掩蓋是無濟於事的。專家認為,解決的思路主要有兩方面。從根本上,要加快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包括軍事裝備的現代化,作戰方式的現代化,組織結構的現代化,使得在未來,能夠盡量用一支相對人數少而精的部隊,打一場傷亡少的戰爭。我們不畏懼犧牲,但會盡力避免無謂的犧牲。同時,對於獨生子女的從軍家庭,應在各方面加強扶持和鼓勵,尤其子女因公傷殘或犧牲後的撫恤和補助。只有解決後顧之憂,才能讓勇士無怨無悔地為國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