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這場備受爭議、競爭激烈的世行行長競選最後仍然以美國候選人取勝告終。目前擔任達特茅斯學院第17任校長的韓裔美國人金墉,將於今年7月接替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成為新一任世界銀行的行長。但從提名到上任,此次世行行長的選舉帶來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並不會隨著金墉的走馬上任而消失。
《經濟學人》網站刊登分析文章指出,這次世行行長的競選從一開始便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競選,美國提名的候選人第一次受到新興經濟體候選人的挑戰,但此挑戰並不成功。並未參與公開討論最後卻成功擔任世行行長的金墉,極有可能是暗箱操作的結果。
文章稱,這是美國提名候選人第一次受到發展中國家候選人強烈挑戰的競選。除金墉之外,另外兩位候選人均來自發展中國家,一個是尼日利亞財政部長伊韋拉(Ngozi Okonjo-Iweala),另一位是哥倫比亞前財長奧坎波(José Antonia Ocampo)。以紐約大學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蘭特•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為代表的美國教授和發展問題專家,認為金墉專業知識過窄,無法勝任世行行長的職位。而美國政府官員及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則堅定支持金墉。
然而不幸的是,在這場提名頗為公開的競選中,最後決策仍然是暗箱操作的結果。金墉並未公開討論過自己的見解,並且當一個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試圖為所有候選人舉辦電視問答環節時,金墉也並未出席,稱“時間有衝突”。
文章指出,金墉的隱匿惹怒了世行的很多人。南非財政部長戈登(Pravin Gordhan)曾對媒體表示:“(世行)透明度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樂施會、拯救兒童等非營利性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也對此頗為不滿。莫•易卜拉欣(Mo Ibrahim)直接指出:“沒有人可以如此明目張膽地不遵守秩序,還教育發展中國家如何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