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現如今,人們已逐漸習慣於看到(甚至厭煩了)鼓吹中國經濟活力和預言美國衰落的文章。美國剛開始走出近8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幾乎毫發無損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即便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7.5%,仍是美國的3倍。
環球網轉載澳大利亞媒體的文章表示,照此形勢,用不了多久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超過美國。隨之,政治地位也會轉變,中國將在全球舞台上發揮主導作用。在這種觀點看來,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
文章同時指出,也有與此截然不同的說法:美國即將迎來經濟復興,中國很快要撞上南牆。中國的出口主導型增長模式是由廉價勞動力推動的,如今這種模式已走到盡頭。在國內,北京面臨須更廣泛地分配經濟增長成果的壓力。在國外,跨國公司面臨同意提高中國工人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壓力。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將上升,出口競爭力會不斷下降。以這種觀點看來,今年2月中國出現的貿易赤字只是眾多初步跡象之一。
中國居民的消費增長能最終替代出口增長的下滑,但消費習慣可不是馬上能改變的。如果今年可實現7.5%的增長目標,是中國的幸運。懷疑者說,此後其增長率將每況愈下,甚至可低到3%。
如此說來,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時代如今結束了?21世紀將屬於美國而非中國?
文章回答道,沒那麼快。中國的增長是在減速,但北京仍有足夠多的調整空間和大量政策杠杆,防止經濟過度減速。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是在上升,但在內陸地區仍有充裕的廉價勞動力。中國企業正穩步上移,進入更高端產品(如風電機、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這些產業主要依靠掌握高技能知識的工人,而非僅僅是低成本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