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蛟龍號軍事用途與戰略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30 11:01:23  


 
  美國一些專家指出,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中國此次選在這裡進行海下深潛試驗就是為了發現更多的問題和不足,然後在將海下深潛運用到實際應用之前解決掉這些問題。所以《華爾街日報》感嘆道,伴隨著深海礦藏越來越有利可圖,中國在太平洋的深潛計劃或將在開發世界海洋潛藏的礦產資源方面超越美國。

  中國雄心勃勃的深海勘探和開發計劃僅始於2002年。《日本時報》的文章透露,該計劃資金雄厚,涉及100多家研究所和公司,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業。中國希望利用先進的深海技術,增加其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糾紛中的影響力。此外,中國還希望開發其聲稱擁有主權的近海以及國際水域的油氣資源。

  據悉,“蛟龍”號未來的主要任務包括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指定的區域內,采集海底圖片和錄像片段,並探測海下的地勢和地質情況。在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許可下,一旦技術成熟,中國將能夠在該區域勘探礦產和其他資源作商業用途。

  南海海底未來不平靜

  早在2010年5月和6月,“蛟龍”號就曾進行了17次潛水(最長一次歷時9個多小時),其中一次還使用機械臂將一面中國國旗插在了南海的海底。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解讀稱,“此舉象徵著中國要對南海海底資源進軍”。

  根據英文維基網站的數據,目前南海被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為77億桶,而有關方面估計南海石油總量大概在280億桶。此外,天然氣的儲量估計大約在266萬億立方英尺。根據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作出的調查,南海具有世界上第三大海洋生物多樣性,使得南海成為世界漁業資源非常重要的地區。《亞洲時報》的文章指出,一旦中國載人深潛技術可以投入實際運用,南海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練兵場”。

  而就在今年5月底,中國深海空間技術研發部門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最新研製成功的中國深海空間工作站系統。這個系統與“蛟龍”師出同門——都是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研製。“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雖然能潛入7000米的海底,但乘載的人數較少、工作時間短,科學試驗性強。相比之下,深海空間站可以讓12人的科研團隊可在1500米以下的海底逗留數十天。

  深海空間站是一類不受海面惡劣風浪環境制約,可長周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業工具與裝置,進行水下工程作業、資源探測與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的載人深海運載裝備。如天際空間站是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一樣,深海空間站代表了海洋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計劃“十二五”末完成。該工作站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但工作潛深遠大於一般的軍用潛艇,可達1500米;採用電池動力,可在水下連續逗留15至18個晝夜,水下航速4節,最大載員12人。該工作站研製成功後,可為中國深水油氣田開發、海洋觀測網絡建設與運行維護、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深海作業裝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