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新興經濟體的“擠”,另一面是歐美經濟體的“壓”。即使在這樣的“擠壓”之下,中國製造也不會被輕易撼動。
若把高手雲集的世界製造業比作一方擂台,那麼誰想揚名立萬,便要有些真功夫才行。尤其當你腹背受敵時,眼觀六路、高接低擋,就顯得格外重要。眼下,中國製造就面臨這樣的情勢。
一面是新興經濟體的“擠”。這其中,以“東南亞製造”為代表。攜勞動力價格等競爭優勢,一些東南亞國家這幾年沒少從中國手里“撬”訂單。跨國公司將生產基地向東南亞轉移,也漸成風氣。一個例子足以證明——大家不妨留意一下經常穿的耐克和阿迪達斯,“Made In China”是不是正變得越來越少?
另一面是歐美經濟體的“壓”。這裡面,以美國的“重振製造業”為代表。在擴生產、增出口、促就業等目標之下,高端製造業“回流”美國愈發普遍起來。坦率地講,在先進製造業領域,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確有優勢,一時半刻,我們趕不上。
尺有短,寸有長。筆者以為,即使在這樣的“擠壓”之下,中國製造也不會被輕易撼動。言其如此,理由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