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戰機突擊高度已低於馬島海戰最低記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5 09:23:06  


雙機編隊,對海突擊。
 
  變化的背後,是多兵機種信息系統的融合對接。飛行二大隊大隊長李鬆柏告訴記者,依托多兵機種一體互聯的信息平台,他們先後與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空軍導彈某旅、雷達某旅等多支軍兵種部隊建立訓練協作機制,每一場海訓都是要素集成,每一次對抗都是體系對陣。

  信息集成,各要素瞄准了同一塊“靶子”。從2010年開始,該旅每次到這裡海訓,都以“任務通知書”的方式,聯繫駐訓地各軍兵種協作訓練單位一起練指揮、練協同、練對抗。不到3年,集成要素已經由過去的1個軍種4個兵機種增加到了3個軍種20多個兵機種,推動了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生成步伐的不斷加快。

  實時數據,看透海天的“第三只眼”

  雲底高300米,能見度3公里。這不是理想的飛行氣象條件。

  滑行、加力、起飛。兩架戰鷹騰空而起,刺破雲層。

  作為突擊力量,大隊長王長銀和飛行員張偉駕駛的戰機,位於編隊的左前方。

  “下降高度!”到達預定海域後,王大隊長下達指令。此時位於前艙的張偉一邊緊盯儀表,謹慎地操縱飛機下降高度,一邊用眼睛餘光觀察艙外的情況。

  100米,80米,50米……戰機的飛行高度還在繼續下降。

  5分鐘,8分鐘,10分鐘……戰機的飛行時間還在不斷延長。

  “1號,××到達×點!”王大隊長一邊配合前艙張偉飛行,一邊向指揮員報告飛行狀態。

  拉起、俯衝,對目標進行攻擊,沿著海面超低空隱蔽飛行後,王長銀和張偉“獵襲”成功。

  “就像在一個巨大碗裡,貼著碗底飛行!”回想起當時的感受,張偉感慨頗深。他給記者解釋說,由於受到地球曲率影響,飛機低空飛行時,向外看去,海天線就像在飛機的上面,給他的感覺就像飛機不斷扎向海面,心率明顯加快,剛開始飛“模擬機”的時候,一些飛行員就出過“事故”。

  突破難題的“鑰匙”在哪裡?張偉指著機艙內的表盤說,現在有了新型信息系統,實時飛行數據天地通聯,如同“第三只眼”。低空突擊時的飛行姿態、戰機狀態、技術動作,從指揮員到飛行員都可見、可控,牽引著戰鷹飛得更快、更穩、更精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