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驗某新型火箭炮實際火力打擊能力,他們千里機動到戈壁深處。記者在指揮所看到,各級指揮員熟練運用新指揮平台,輕擊鍵盤,逐級指揮、越級指揮和跨建制指揮等指揮模式靈活交替,部隊火力反應時間比以往縮短了三分之一。隨後,演練官兵依據戰場需求,武器平台不斷轉移發射陣地,並自主選擇目標進行射擊,目標被逐一摧毀。
第二炮兵某基地——
實彈發射“一劍封喉”
初秋時節,沙場點兵。隨著第二炮兵某基地預備指揮所指揮員一聲號令,萬里之遙的戈壁中一枚導彈騰空而起,挾雷裹電直奔目標。不久,末區評估數據顯示:“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宣告該基地啟用預備指揮所指揮實彈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不管是基本指揮所,還是預備指揮所,都是打仗的!”該基地司令員邵元明告訴記者,為使基地首長機關指揮能力平衡發展,他們在日常演練中打破人員固定劃分,重組整合力量,同課目演練、同標準考核、同環境考驗。不管基指還是預指,都有相應准入條件,通過嚴格考核才能上崗。
預指成員、該基地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喻繼新說,過去演練,預指大都當陪襯,有時“替補出場”,面對應接不暇的信息洪流,曾有過操作失誤、要素遺漏的尷尬。隨著基地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推進,首長機關對抗演練日益頻繁,基指與預指放開手腳鬥智鬥勇,如今替補與主力的能力差距正在大幅縮小,網上“對弈”難分難解,實裝演練平分秋色。
記者現場看到,此次實彈發射,預備指揮所幾乎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臨危受命”,面對突如其來的實戰考驗,他們憑借對參演部隊當前狀態、力量部署、指揮流程的精確掌握,很快進入戰鬥狀態。一條條指令從“替補中軍帳”迅即發出,麾下一支勁旅攜某新型導彈在大漠戈壁疾馳突進,左突右防與“強敵”抗衡,占領陣地、轉彈瞄准、裝定諸元、點火發射……一氣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