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搶灘登陸演練,更多的是考驗立體投送和作戰能力。以日前海軍陸戰隊某旅在南海之濱的一場演習為例,呈現出的是這樣的場景:水下,“蛙人”搭乘運載器向岸灘快速滲透;海上,兩栖裝甲突擊車、步兵戰車駛出登陸艦,破浪衝鋒;空中,特戰隊員乘坐直升機低空突防,長距離向敵後迂回。這種海陸空並進的訓練作戰模式已十分常見。
與幾年前相比,各種新式信息化裝備如今已成為各類軍演中的主角。以海訓為例,過去老式水陸兩栖坦克轉向、停車等操作大批是機械傳動,火炮射擊也全靠人工解算射擊諸元;如今,只要按下操控界面上的幾個按鍵,火炮就能自動裝定和解算射擊諸元,射速是過去的六倍。
能否在登陸作戰中降低戰鬥損失,工兵的破障裝備不容忽視。“過去是工兵攜帶單兵破障武器乘坐衝鋒舟,現在的信息化兩栖破障車,防護性能好,破障能力也大大提高。”李大光教授說。
過去信息交換主要靠電台,作戰文書多是手寫,有時還需要人工分送,既耗時又費力。如今的搶灘登陸演習中,一輛兩栖裝甲指揮車就能指揮一場規模浩大的立體登陸演習。在這座移動的指揮車裡,多種通信手段架起了四通八達的信息網,讓指揮員足不出車就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效指揮著陸海空的各支分隊遠程突襲、封鎖滲透、破障攻堅。李大光教授指出:“在這種模式的指揮網絡裡,儘管各作戰分隊的分布越來越分散,但通聯卻越來越緊密,信息共享、協同合作,指揮的效能成倍增長。”
跨區機動能力是防衛作戰所需
在未來戰爭中,跨區遠程機的作戰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近期各軍區的一系列軍演,都屬於我軍年度訓練內容,體現我軍在武器裝備、指揮體制、作戰方法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展示我軍逐步增強的作戰實力。各軍區的實戰訓練各有側重,雖然軍演時間接近,但並非如外媒所說的“跨軍區軍演”。據了解,各個軍區目前都建立了基地化訓練中心,如“三界”、“確山”、“朱日河”基地等,各個戰區的管轄範疇各有特點,針對特定的地形條件,部隊的作戰使命、任務也各不相同。跨區機動意味著部隊要在陌生的環境下獨立組織和完成機動。在李大光看來,跨軍區演習難度較大,畢竟涉及不同軍區之間的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