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實並不樂觀。“北斗”產業化進程遲緩,2010年,其產業規模為60億元,僅占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的6%。
“北斗”產業化關鍵看北斗導航終端,而在其關鍵元器件中,導航芯片的國產化最為人所關注。苗前軍對記者說,“有星無芯”是衛星導航領域的院士們最擔心的狀況,指的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雖然發揮效果了,但接收終端的芯片卻不是國產的。
據曹衝介紹,“北斗”導航芯片長期依賴國外,近兩年來,國內企業才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但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國產芯片水平普遍不高。
國產“北斗”導航芯片之所以發展遲緩,苗前軍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的力度不夠,尤其對於民企而言,他希望國家的投入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其二是國內芯片企業陷入了一種怪圈,市場需求少導致芯片生產量小,造價貴,這也跟企業自身造血機能不足有關。
但另一方面,曹衝認為國內企業在芯片研發上各自為陣,只會使其陷入無序競爭。他認為,業界應建立共識,讓企業能在國家指導下,集中力量做好一兩款芯片,以求突破價格瓶頸。在記者採訪中,“國家扶持”、“業界整合”、“集中力量”是受訪對象普遍的共識。
專家請民眾“耐心一點”
自GPS問世以來,許多領域由於GPS的出現而產生革命性變化。電力、有線電視、城市地下管道採用GPS來布設線路,公安、銀行、醫療、出租車等行業用GPS營建緊急救援或報警系統。在諸多應用中,汽車導航無疑是衛星導航系統最親民的用場,也是“北斗”與GPS競爭的主戰場之一。據介紹,“北斗”的汽車導航精度和GPS已經不相上下,且抗干擾能力更好,能克服用GPS時經常出現的盲點,如在有高架橋時信號有死角或滯後。
“請大家耐心一點”,2012年7月,許其鳳在首屆戰略性新興產業(濱海)國際論壇上對業界呼籲。他曾聽性急的同行報告“‘北斗’不如GPS”,他並不同意。他指出,“北斗”存在一些技術細節和銜接問題,需要發現和改進的磨合期。北斗的技術指標是按照GPS來定的,美國人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才達到現在的技術指標,“要達到GPS這樣的水平,用戶們要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