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年中,歐盟、日本和韓國已申請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身份。事實上,就在北極進行科考而言,韓國才是支出最大的國家之一。但中國涉足該地區的意義是最顯著的。
首先,它將極大地減少中國進出口所需的時間、需跨越的距離並節省投入的資金。這點在“雪龍”號穿越的路線上顯而易見(它經過了北方航道,穿過了東西伯利亞海和巴倫支海,途經北極返回)。第二,這條路線的開通使得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常規海上交通航線變得對中國來說有點多餘,使其得以開拓到達歐洲的替代路線,從而克服“馬六甲困境”。
據最近到過北極的著名人士拉維.布塔林加姆說,中國在北極地區的出現將極大地改變整個世界的戰略布局。在未來的25年至30年,中俄關係將再次拉近;西伯利亞很可能成為重要的發展地區,而北歐國家和加拿大將再次在中國的外交關係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們已經注意到,中國商人開始積極地在北冰洋地區國家購買生態度假村以及投資礦藏,已經涉足格陵蘭島的好幾處采礦業務,並提出在該地區修建基礎設施。
因此,中國在該地區的存在應該被理解為更廣泛意義上的“戰略”,它不必非得需要軍事支撐。這是一個長期的願景:中國打算通過極地科考站在該地區積極從事科研和商業活動,也試圖不向北歐國家發出任何預警信號,這應該為我們所樂見。對於不斷試圖保護其未來海上利益的國家而言,這是相當精明的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