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日關係曾出現過多次波折,但經貿關係基本能“波瀾不驚”,尤其日本企業都以“政冷經熱”而感慶幸。不過,此次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已經嚴重影響兩國經貿關係。據日本政府消息人士24日透露,統計結果顯示,在華日企在中國各地爆發的反日遊行中遭受的損失“總額約為數十億至一百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分析人士則認為,“購島”鬧劇對中日貿易的影響,將在10月、11月份集中爆發。面對這些數據和分析,日本經濟界的心理反應肯定比較強烈,但他們更有必要為化解可能的“政冷經冷”難題積極作為。
環球時報文章稱,日本經濟界比日本任何人都清楚知道,在全球化時代中國市場事關日本經濟發展戰略格局,日本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也不可能放棄“中國製造”。如果沒有“中國因素提供新的動力支撐”,日本經濟持續多年的潛在危機隨時有可能爆發,而一旦爆發危機,日本的經濟規模甚至會下降到與韓國持平。
不過,由於日本國民和媒體對日本“政經交易”有很深的警惕性,為了“避嫌”,避免給企業經營帶來麻煩,日本經濟界不願過多參與日本政治、外交,不太樂意就重視中國市場、維護中日關係穩定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結果導致日本經濟界與政府沒有展開足夠交流,使日本政府、朝野政黨對中國因素的戰略重要性表現得無動於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