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中國軍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考慮為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製造分導式多彈頭。1998年8月20日中國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向近地軌道發射兩顆美國“銥星”所使用的“長征-3”運載火箭,就是在“東風-5”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網上公布的“東風-41”新型導彈的照片表明,它很有可能與“東風-31”和“東風-31A”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一樣,採用冷發射方式,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啟動之前,先由發射箱引射。另外,“東風-41”與“東風-31A”一樣,同樣使用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但是彈體長度和直徑都有所增加。
必須指出的是,最近十年來中國軍事學說,以及中國軍隊作戰計劃,都特別強調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在作戰行動中的關鍵作用。中國軍事領導層越來越頻繁地考慮在戰鬥行動中使用各型導彈作為戰略遏制和嚇阻因素。導彈製造領域一直被視為中國國防工業的主導部門,相比之下,無論是對整個國防工業,還是其他軍工部門來說,導彈研製領域的科學和生產潛力都是基準標杆。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導彈製造業研製和生產了大量導彈系統,其中個別產品還能和西方國家研製的先進系統競爭。中國還在持續完善導彈製造和生產技術,特別是最近20年來,導彈製造領域的研發水平大幅領先於空軍和海軍現代化武器裝備系統的研製和生產,通過高水平的生產組織、優先財政撥款,以及經過各種渠道得到的國外導彈製造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俄媒稱,與此同時,儘管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導彈製造領域發展迅速,成為能夠生產所有類型彈道導彈,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但是通過對中國彈道導彈研製和生產能的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在此領域仍然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而在個別領域直到現在才達到美國和前蘇聯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美國蘭德公司在不久前的一項研究中指出,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工藝發展水平落後美國40年,在海基彈道導彈方面落後30年,在中短程彈道導彈方面落後20年。美國專家認為,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在這些領域實現質的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東風-41”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成功試驗,以及它最遠14000公里的射程,還是令人吃驚,即便這個事實並不能完全駁倒美國專家的結論,也能對其可信性打上大大的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