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在美國投資者搶著要參與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時,律師那明器(Mitch Nussbaum)曾引導數十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而當市場對中資公司懷有敵意時,他又扮演起了另一個角色:幫助一些已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私有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那明器是美國樂博律師事務所(Loeb & Loeb LLP)的合夥人,在紐約和北京兩地工作。由於投資者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興趣減弱,一個由律師和銀行人士參與的小型產業也不得不轉變其業務組合。那明器也是該產業中的一員。沃特財務集團(Halter Financial Group)和羅仕證券有限公司(Roth Capital Partners LLC)等投資銀行曾幫助中國企業登陸美國證券市場。然而,在多年來向客戶宣揚上市的好處後,這些投資銀行目前正幫助企業退市。
在樂博律師事務所任資本市場和亞洲業務主席的那明器說,市場對於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需求仍很弱,投資者不想投資,股票沒有交易量。如果中國企業融不到資,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
這種情況的背景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對五家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子公司提起行政訴訟,後者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這也是反向併購浪潮可能已經結束的又一跡象。反向併購指的是將私營公司與不活躍的上市公司合併、從而借殼上市的“後門”途徑。如今另一波浪潮已經開始:中資企業的私有化。
世達律師事務所(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駐北京合夥人Peter Huang說,反向併購已經徹底沒戲了,我個人認為這個領域沒有未來可言。該律所沒有從事過反向併購,但目前正幫助10餘家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私有化。
受會計醜聞、監管審查和做空者指控的影響,投資者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漸漸失去了信心,特別是那些採取反向併購策略的公司。相比啟動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企業,反向併購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受到的監管審查較少。很多通過反向併購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目前的股價較兩年前大打折扣。
雖然中國科技公司歡聚時代(YY Inc.)今年11月在美國完成了IPO,但發行價定在指導區間的低端。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駐上海合夥人陳永堅(Joseph Chan)說,投資者對中資企業的胃口可能會慢慢回升,他們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將會十分挑剔。歡聚時代是繼電子零售商唯品會(Vipshop Holdings Ltd.)上市後,今年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
年初至今,已有25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宣布了退市計劃,而2011年全年有16家公司退市。一些已經退市或有此打算的較大中資企業包括廣告公司分眾傳媒控股有限公司(Focus Media Holding Ltd.)、電動機製造商哈爾濱泰富電氣有限公司(Harbin Electric Inc.)和經濟型連鎖酒店7天連鎖酒店集團(7 Days Group Holdings Ltd.)等。分析人士說,一些中國公司可能希望通過退市以避免作為上市公司應受到的審查。
上述中國公司均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要求。
銀行人士表示,為進行私有化的中國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投資銀行可從私有化交易中賺取總交易額的1%至3%。這些公司在美國進行IPO時,銀行可賺取3%至7%的股票發行額提成,借殼在美上市時銀行賺取的比例為融資額10%甚至更多(包括認股權證估值),相比之下,銀行從私有化交易中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這麼豐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