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展示的多款航空發動機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由中航工業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中國心”——“岷山”、“九寨”兩款發動機,吸引了衆多中外觀衆的興趣。圖為11月14日,觀衆在參觀中航工業展區展示的“岷山”發動機。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12月9日載文《“帳篷支撐秆”:中國軍用飛機引擎》,摘要如下:
中國對軍用飛機的研發和生產正在迅速發展。然而,就和搭帳篷一樣,決定運轉情況並保障性能的是“支撐杆”。就飛機而言,這個“支撐杆”就是最關鍵和最難製造的元件——引擎。因此,中國目前正力爭在此領域取得進步。不過,這些努力的結果和影響目前仍不能確定。
投巨資技術攻堅
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為首的中國飛機引擎製造商預計將在近期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飛機引擎的研發,投入資金總額可能會在2015年達到1500億元。據路透社報道:“據有些中國航空業專家預計,北京最終將在今後20年投入多達3000億元人民幣用於飛機引擎的開發。”按照這種資金水平——它比此前報道的數字高出許多倍,中國終於開始投入實現重大突破所必需的資金了。相比之下,F—35“閃電II”戰鬥機使用的普惠公司生產的F135引擎——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強大的戰術飛機引擎——的研發成本估計在84億美元左右,至少官方公布的數字是這樣。如此說來,中國已經投入了足夠多的資金,可供並行研發若干款先進的高性能飛機引擎和大型渦輪風扇發動機。
不過,就連俄羅斯的引擎在性能方面也不能媲美“三大”(“三大”指普惠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羅爾斯羅伊斯國際有限公司)。與“三大”的引擎相比,俄羅斯引擎更重,使用的最尖端材料更少,燃油消耗率更高,加速性能更差,推力重量比更低,壽命更短,不如歐美頂級飛機引擎容易維護,而且無法利用最新的管理技術來使利益最大化。
近些年來,中國在冶金技術和製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進步,剩下的薄弱環節最有可能是元件、系統設計、一體化和管理,這些因素妨礙著引擎的生產。中國引擎出現過葉片變形、損毀等問題。要想補救,中國軍用飛機引擎製造商必須實現一些生產和加工管理突破。為此,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在招募有經驗的引擎設計師。考慮到中國飛機製造業中其他領域的進展,以及中國通過反覆試驗和研究不斷獲取技術和加工管理信息,如下可能性越來越大:即中國飛機引擎製造商將在未來幾年出乎外界意料地生產出可靠的、大批量生產的WS—10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