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年輕科技人才提供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舞台
多年前,中心黨委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同時,就開始拿出專門經費,建立了學術貢獻獎、青年成才獎、科技創新獎,並努力使每名科技人員都有攻關的方向、承擔的課題。
同時,中心還建立了導師幫帶制,每月舉辦科研學術交流會,定期邀請院校知名專家教授前來講課,並積極協調優秀科技幹部參加軍地高層次學術交流大會,鼓勵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入院校學習深造。
該中心政委安勝利說:“我們培養人才必須擯棄講資歷、論經歷的‘老方子’,積極為年輕科技人才提供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舞台!”
當年還是中尉軍銜就被任命為某項課題組組長的研究室主任劉麗明,承擔某型雷達裝備仿真系統研製任務後,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每天工作到深夜兩點多。系統研製出來後,使得仿真訓練試驗從數據記錄、技術處理到結果評定,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年輕女科技幹部朱麗,大學畢業一年後便自告奮勇擔任某仿真對抗演練現場考核組組長。在晝夜對抗的“戰場”上,為嚴格考核職手的真實作戰水平,朱麗連續24小時堅守在對抗一線,被戰士們稱為“黑臉女考官”。
一次演練中,某雷達操作職手在對方突襲干擾時,迅速實施應急對抗,但朱麗還是當場判定他失敗。這名職手很不服氣 “你反干擾的時間延遲了幾秒,要是在戰場,可能會因你的失誤輸掉一場戰爭。”在中心技術人員自主開發的數據實時采集錄取訓練考評系統面前,那名職手低下了頭。
某技術室主任張志勇,為盡快完成某訓練導控系統研製,查閱了上百萬字的資料,撰寫了數十萬字的學習筆記,並連續兩個月在演練場上考察了解真實戰場環境。當該系統“亮相”部隊後,受到官兵一致認可。當年,他榮立二等功。
寬廣的事業舞台,為人才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該中心先後培養出4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5人享受軍隊優秀技術人才崗位津貼,11人入選某基地人才庫,15人被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等學術組織吸收為理事或會員。前不久,該中心被評為海軍人才培養先進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