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未來十年,中國面臨的一個國際景象是憤怒的美國,迷失的日本,鬱悶的歐洲,轉型的俄羅斯和亢奮的中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是空前的。中國今後一段時間所面臨的安全環境,我覺得可以用“東急西緩,南緊北鬆”來概括。
我們要不要亮劍?
彭光謙:美國表面上氣勢汹汹,實際上底氣不足。美國越來越敏感、多疑、內心焦躁,表現出“霸權更年期綜合征”的典型特征。日本右翼勢力頻頻挑釁,實際上也反映了在中日力量對比發生歷史轉折時期的心理失落。總的來講,中國現在不是示強示弱的問題,我們正義在握,理直氣壯,不逞強,不示弱。道義和時間都在我們這一邊。
吳心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如果你不想避免大規模戰爭的話,有時候一種戰術層次的軍事較量是必要的。因為你必須要讓對方知道你的底限,讓對方知道你的意志力,有了一場交手以後,對方對你的能力和意願有比較現實的判斷,接下來不會無理性地往前推進,因此我覺得在必要的時候,軍事上適當地亮劍,可能會在戰略上讓我們處於一個更有利的地位。
秦天:在釣魚島問題上,絕不容忍日本右翼政府的蓄意挑釁,絕不承認日本當局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是中國政府的堅定立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中日之間爆發嚴重衝突,局勢可能會怎樣發展我不做評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手裡的牌很充分,怎麼組合怎麼打是我們的事。指望著中國按照他們的意圖,通過某一點的衝突,最後引發他們所希望的結局,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阮宗澤: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2013年的國防授權法,裡面有兩條涉華的條款,第一條是敦促美國政府向台灣地區出售F16C/D戰機,第二條是美日安保條約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儘管這兩條都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性質非常惡劣。惡劣之處就在於完全可以誤導和影響民眾,特別是誤導日本輿論,以為有了“尚方寶劍”。更有效影響東京的關鍵在華盛頓。40年前,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開辟了一個“越頂外交”,這讓日本大驚失色,加速了日本與中國改善關係,所以我想在今後的國際政治中,日本只是一顆棋子,它並不能綁架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