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主研製的這段漫長歷程,王小謨說:“我們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這數年中,研製團隊突破了預警雷達研製最為關鍵的“兩高一低”技術,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測試暗室和亞洲最大的熱壓罐。國產預警機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突破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我國的預警機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
美國政府智囊團“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中國採用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一代。
“預警機之父”的“雷達人生”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兩型預警機帶領的空中梯隊以及地面雷達方陣首次公開亮相,令全世界雷達領域的同行為之驚嘆。
看台上的王小謨流淚了。因為在這些成就與驚嘆的背後,有他在雷達界半個世紀的付出與心血。
作為我國預警機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50年來,王小謨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主持研製出多部世界先進的地面雷達,並引領我國實現了從地面雷達向空中預警指揮機的飛越,為推動我國國土防空網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僅如此,在王小謨自主創新精神的感染和培育下,我國雷達領域的一大批年輕專家脫穎而出,成為我國軍事電子領域的中堅力量。
2010年,他主導研製的預警機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同時,他親任出口型預警機總設計師,首次提出運八平台背負圓盤型天線罩的設想,實現了“小平台、大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