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已經具備完整的艦載機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能夠研製和生產艦載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可見其技術難度之高。雖然殲—15是我們第一代艦載機,但其先期探索性研究和試驗價值十分重要。這里面既有對以往別國經驗的借鑒與學習,但更依賴我們自主的創新與突破。艦上起降的特殊環境對艦載機機體強度的高要求會導致機體結構重量的增加,同時,由於艦載機作戰方式的多樣性,對掛載的武器種類和數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會導致飛機的著艦重量增加。既要增加飛機攜帶武器能力,同時也要控制飛機總重,這就要求必須採用一體化結構優化設計,在適當增加機翼面積、控制外掛重量、換裝更大推重比的發動機之間找到平衡。這只有靠我們自己。再比如,為適應海上多變的氣象環境,艦載機應具有全天候飛行和作戰能力;為了協助飛行員適應海上海天難分的目視環境,艦載機還應具有自動駕駛能力;此外,艦載機在茫茫大海中執行任務還應具有遠距自主導航能力,以便在失去母艦引導及海上無地標的情況下進行遠距飛行和作戰,這就要求艦載機的航程要大也就是飛機載油量要大……而殲—15作為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正是在上述諸多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它配裝 2台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折叠,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鈎等系統,使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它的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好、載彈量多,可以根據不同作戰任務攜帶多型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等精確打擊武器,實現全海域全空域打擊作戰能力,各項性能可與俄羅斯的蘇—33、美國的F-18等世界現役主力艦載戰鬥機相媲美,因此被譽為凶猛強悍的空中“飛鯊”。這些都會為未來探索中國新型航母提供更有實際意義的指導和借鑒。
二是完全靠國產研製的複雜著艦系統獲得成功。著艦試驗是由母艦、著艦系統、指揮系統、艦載機系統等整體配合,這本身就是個巨系統,十分複雜。像此次艦載機能夠成功實現著艦,它要有一系列設施作保障。諸如:飛機從海上空域飛行到靠近航母,在移動的航母平台上逐步靠近並成功降落,精度要求非常高,對飛行員的技術考核也嚴苛到了極致。殲—15成功著艦說明我們艦與機之間的信息交鏈做到了完全融合,空中引導系統精確、高效。艦載機著艦是所有飛行領域中難度非常高、最具挑戰性的科目,我們的試飛員、飛行員在如此高難度技術的完成過程中,經過不斷探索,著艦試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