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者無心,一旁的中心主任王明孝卻深陷思索。三維標繪,這在全軍尚無先例。下定決心的王明孝沒有遲疑,他召集地理仿真、地理信息、三維動畫、多媒體等近10個專業的技術人員,定課題,制方案,連續幹了一年,攻克上百個技術瓶頸,終於開發出一套三維標繪系統。
系統在部隊試用後,他們又組織多個小組深入部隊調研,對反饋的顯示、推演、融合等30多個問題作了進一步完善,該系統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這套系統已在蘭州軍區部隊廣泛普及,兄弟單位紛紛上門取經,總部領導評價該系統“使軍事標繪跨入了一個新時代”。
內陸“小作坊”的“大視野”
家小業小,幹部戰士加保障人員不過寥寥百餘人;地處西北內陸,創新條件有限,信息相對閉塞。在這樣的條件下,測繪信息中心如何搞出那麼多創新成果?中心政委許仕敏介紹,這源於科研團隊敏銳的眼光和融合的視野。
2010年8月的一天,王明孝無意中看到一條“蘭州大學王育華研製出某新型夜光材料”的新聞,意識到該材料軍事應用前景的王明孝難抑興奮,立即與王育華取得聯繫。
院校有成熟的新型發光材料技術,但要想將這種技術用於地圖製作,還面臨著防輻射、油墨比例、電子印刷、後期高精度製作等一個個難題,而這正是測繪信息創新團隊的強項。隨即,測繪信息中心與蘭州大學確立了《環保型低碳夜光地圖製作技術與生產工藝研究》的合作課題。
制圖專業帶頭人、工程師申亞鵬帶領4個領域、9個專業的10多名部隊技術人員,與地方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軍地聯合的科研團隊,經過3個月攻關、上百次試驗,新型夜光地圖成功問世,經部隊訓練檢驗後廣受好評。
|